次日凌晨四点半,她们背着画具走向海滩。东方海平线上的深蓝刚透出一丝暖黄,潮水正在缓缓退去,露出湿漉漉的沙滩。
卡萝选了一处礁石区。涨潮时这里会被淹没,此刻却成了观察海洋生物的天然窗口。她支好画架,目光已经锁定在礁石缝隙间一簇海藻上。
“先画这个。”她调出一种深橄榄绿,“趁光线还没变。”
莉安在稍远处坐下。她没有立即动笔,而是看着卡萝俯身观察海藻的侧影。晨光勾勒出她专注的轮廓,与在北方画冰瀑时如出一辙,却又因南方的水汽而显得柔和。
随着太阳升高,礁石池里苏醒的生命越来越多。小螃蟹从藏身处探头,海星缓缓移动,各种贝类附着在岩壁上。卡萝的调色盘上渐渐堆满热带色彩:珊瑚粉,海葵紫,鱼鳞银。
“试试这个。”她把一支特别的蓝色递给莉安,“本地产的群青,带点绿调。”
莉安接过颜料。这种蓝确实不同,更像阳光穿透浅海时的颜色。她开始画潮水退去时在沙滩上留下的波纹,尝试捕捉那种转瞬即逝的纹理。
上午三小时,她们完成了第一批写生。卡萝画了七张礁石生态的速写,莉安则专注于海浪与沙滩的光影变化。
回画室的路上,卡萝在一棵芭蕉树下停下。叶片上的露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明天画这个。”她用手指轻触叶片,露珠滚落。
艺术村的例行分享会在下午举行。每位驻留艺术家要展示当周作品。卡萝选了三张礁石速写,莉安展示了两张海浪研究。
“你们合作很久了?”一位来自本地的水彩画家问。
莉安看向卡萝。卡萝正小心地收好展示过的画作。
“从去年冬天开始。”莉安回答。
晚餐后,她们在画室整理今天的收获。海风穿过纱窗,带着晚霞的余温。卡萝把写生作品按时间顺序排列,从黎明到黄昏,完整记录了一天中海岸线的变化。
“这里,”她指着一幅正午时分的速写,“光线太强,细节丢失了。”
莉安点头。“明天避开这个时段。”
临睡前,莉安发现卡萝在检查画材的受潮情况。南方的湿度对颜料保存是个挑战。
“需要买更密封的容器吗?”莉安问。
卡萝摇摇头,拿出之前在文具店买的防潮剂。“先用这个。”
夜深了,远处的海浪声规律地起伏。莉安在黑暗中听着这陌生的韵律,渐渐理解了卡萝选择礁石区的原因——那里是海洋与陆地的交界,充满了变化的可能。
“和冰瀑很像。”她突然说。
卡萝的声音从对面床上传来:“什么很像?”
“潮间带。像冰与水交界的地方。”
短暂的沉默后,卡萝轻声回应:“嗯。”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