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在巴黎圣母院的阴影里拆开那封牛皮信时,塞纳河的晚风正卷着雨丝扑在脸上。
信纸是特制的无酸纸,上面只有一行激光雕刻的字:“卢浮宫,《蒙娜丽莎》的画框里,有你要的东西。”
寄信人是“钟表匠”——那个帮他制作□□的暗网技术大佬,也是他唯一没见过面的合作者。这次的目标,据说是一份能让欧洲数个王室颜面扫地的基因图谱。
陈默摸出怀表看了眼,凌晨两点零三分。卢浮宫的安防系统每17分钟会有一次电路自检,届时红外对射装置会有0.3秒的延迟。他需要在这0.3秒内,穿过S形走廊的三道防线。
但他没急着行动。三天前,他在卢浮宫官网的虚拟导览图里发现了一个异常:《蒙娜丽莎》所在的德农馆,墙面材质标注为“19世纪橡木护板”,但通过卫星热成像分析,实际却是中空的合金结构——里面藏着备用供电系统。
真正的突破口,在馆外的喷泉。那座建于路易十四时期的青铜喷泉,底部排水管与德农馆的地下电缆沟相连。陈默花了两天时间,计算出喷泉水泵的运行频率与电缆沟内湿度传感器的关联曲线——当水泵达到最大扬程时,湿度传感器会因水压波动产生2秒的误报,此时安防系统会自动切断对应区域的高压电网。
他像条鱼般滑入喷泉,冰冷的水流没过头顶。按照计算好的时间,在水泵发出轰鸣的瞬间,他撬开排水口的栅栏,钻进了漆黑的电缆沟。
空气中弥漫着金属锈蚀的味道,他戴着夜视镜,沿着电缆走向德农馆。耳机里传来林夏的声音:“安保中心一切正常,值班的老警卫正在看球赛。”
抵达《蒙娜丽莎》展柜后方时,正好是电路自检的时间窗。陈默用特制的高频振荡器贴近画框,干扰了内置的震动传感器,然后用一根直径0.5毫米的钨丝,从画框与墙面的缝隙中穿过去——那里藏着一个微型电磁锁。
当钨丝勾住锁芯的瞬间,他突然听见身后传来轻微的脚步声。
不是警卫的皮鞋声,是软底运动鞋,频率均匀,步幅约65厘米——典型的军方训练步伐。
陈默没有回头,手指继续动作,同时按下腕表侧面的按钮。藏在衣领里的微型摄像头启动,将身后的画面实时传输给林夏。
“是国际刑警的人,”林夏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代号‘幽灵’,专门负责艺术品盗窃案,据说从不出错。”
陈默嘴角微扬。他早料到会有后手。顾明远倒台后,那些与他有牵连的势力必然会反扑,派“幽灵”来盯着卢浮宫,不算意外。
他加快速度,电磁锁“咔嗒”一声弹开。画框背后果然有个暗格,里面放着个钛合金盒子。就在他拿起盒子的瞬间,身后的人开口了,声音低沉:“放回去,陈默。”
陈默转过身,终于看清对方的脸。男人穿着黑色风衣,手里没拿枪,只把玩着一枚银色徽章——那是国际刑警组织的特殊行动章。
“幽灵”笑了笑:“日内瓦的通风管道,纽约的3秒误差,你的手法很有规律。”他指了指陈默手里的盒子,“但这个盒子有追踪器,你带不走。”
陈默看着他,突然将盒子扔了过去。“幽灵”下意识接住的瞬间,陈默按下了另一个按钮。
藏在电缆沟里的定时装置启动,一股无害的烟雾迅速弥漫开来,触发了火警警报。整个卢浮宫的安防系统瞬间切换到应急模式——所有门锁自动解锁,以便人员疏散。
“你以为我想要的是盒子?”陈默的声音在警报声中显得格外清晰,“我要的,是火警模式下的系统后门权限。”
他早在三天前就入侵了卢浮宫的消防控制中心,预设了这场“假火警”。应急模式启动时,系统会暂时关闭所有外部防火墙,以便与消防部门的指挥系统对接——而这个对接端口,正是他留的“后门”。
“幽灵”脸色骤变,摸出对讲机想呼叫支援,却发现通讯信号被干扰了。
陈默已经转身,沿着来时的路退去。经过“幽灵”身边时,他轻声说:“你看的球赛,是我用AI生成的假直播,现在真正的警卫应该快到了。”
当“幽灵”反应过来,追出电缆沟时,喷泉里只剩下一圈圈涟漪。岸边的长椅上,放着一件黑色风衣——陈默刚才穿的那件,口袋里有张纸条:“盒子里的追踪器,拆下来可以当书签。”
三天后,陈默在威尼斯的一家古董店里,用那套基因图谱换了一幅真迹《向日葵》。交易完成时,对方问他:“不怕‘幽灵’追来?”
陈默看着窗外的贡多拉,笑了笑:“他现在应该在忙着解释,为什么卢浮宫的安防系统会在他出现时失灵吧。”
林夏发来消息:“‘幽灵’被停职调查了,据说他的行动报告里,有一段被篡改过的监控录像,画面里的人长得和他一模一样。”
陈默将手机扔进大运河。远处的圣马可广场传来钟声,他拎着画框,走进了熙熙攘攘的人群。
高智商的犯罪从不是硬碰硬,而是让对方走进你设计的迷宫——当他们以为抓住真相时,其实只是踩中了你埋下的下一个陷阱。就像现在,“幽灵”或许正盯着监控里的“自己”,而真正的猎物,早已消失在阳光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