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砚池旁,老铜钟‘咣’一声震得满院梨花簌簌落。裴老爷子扶着钟架子,嗓子一扬:‘请出决赛的三位评委!’
评委席紫檀案前,琅琊王氏家主玄袍绣棋谱,谢氏宗主抱焦尾琴横膝,元康太后佛珠缠凤冠。
裴老轻叩手中玉如意,声如冷泉击石:‘承蒙诸位雅士共鉴,今届兰亭盛会六位优胜者已定。’
‘分别是——洛阳慕容氏慕容云影,琅琊王氏王攸,会稽秦府秦川,陈郡谢氏谢昀,城南侯府李玉泓。’裴老的声音在梁柱间回旋,惊醒了梁上栖着的白颈鸦。
‘最末这位——’裴钧故意拖长语调,看着满厅灯火都朝西厢偏转,‘是姑苏万氏万芃姑娘。’
这次居然有女子入选,众人无一不惊奇。
又继续朗声道:‘列位才俊移席上座!决赛正式开始!’
裴老话音落下,六位才俊应声登台,在洗砚池畔一字排开,恰似一幅活了的《兰亭雅集图》。
慕容云影一袭天蓝衣袍,如裁下的一片秋日晴空,立在台前。他身形挺拔,意态从容,虽不言语,自有一段清贵之气透出,仿佛他站的地方,就是整个诗会的中心。
万芃在他身侧三步之外,素白衣袂被风轻轻拂动,宛如月下堆雪。她微微垂眸,不与任何人对视,那份遗世独立的清冷,与慕容的朗阔恰成鲜明对比,却又奇妙地和谐。
琅琊王氏的王攸,身着玄色暗金纹箭袖,眉宇间自带将门之后的英武;陈郡谢氏的谢昀,则是一身雨过天青的宽袍,风流蕴藉,令人心折;会稽秦府的秦川,衣着随性,眼神灵动,透着几分玩世不恭的机敏;城南侯府的李玉泓,穿着杏子黄的暖色长衫,气质温润,身旁似有若无地萦绕着一缕清苦药香。
也就在慕容云影于台上站定的刹那,台下西侧的万妤猛地用手掩住了檀口,一双美眸难以置信地圆睁着。
“中午树下遇见的竟然是他……原来他便是慕容云影……竟然闯入了决赛,成了姐姐的对手!”
台上,裴老手持玉如意,清癯的面容上带着温和的笑意,目光扫过台下众人,徐徐开口:“首轮比试,‘剑气裁云’!诸君需刻诗于青铜,四句内需含‘星’‘河’意象,更要暗藏二十八宿方位。”
台下顿时一片低语。不少学子面露难色,显然被这精微的要求所慑。
"二十八宿?"慕容明月拽着章维扬的衣袖,眨着困惑的大眼睛,"维扬哥哥,什么叫二十八宿?是要写二十八个星星吗?"
章维扬俯身耐心解释道:"明月可曾抬头看过夜空?那些亮晶晶的小星星,古人把它们分成了四大块,叫做'四象'——东边是青龙,西边是白虎,南边是朱雀,北边是玄武。每一象里又有七颗特别亮的星星作为标记,四七正好二十八颗,这就是二十八宿。"
他随手折下一根树枝,在泥地上画了个简图:"比如我们常说的'牛郎织女星',就是北方玄武里的牛宿和女宿。作诗时只要提到任何一颗星宿的名字,或者用诗句暗示它的方位,就算符合要求了。"
慕容明月歪着头想了想,恍然大悟:"所以就像在诗里藏谜语一样?"
"正是如此。"章维扬微笑颔首,目光投向台上。
万芃纤指轻点,在青铜面留下四行清隽诗痕:
"星河欲转千帆舞,玉臂轻寒夜未央。
罗衣漫卷参商渡,孤影空悬井鬼乡。"
谢老举起铜镜,颔首笑道:"万姑娘的'星河欲转'倒映女宿四星,'参商渡'暗藏参宿商宿,'井鬼乡'又点出井宿鬼宿,共藏十宿。意境清雅,只是'千帆舞'气象稍显开阔,与后文'孤影空悬'的寂寥之意略有不协。"
王攸挥毫泼墨,青铜碑上金戈之音铮铮:
"金戈挑雪天山外,银汉横斜角亢间。
欲挽星河洗甲胄,寒光犹照斗牛前。"
碑上竟震落金属碎碴。裴老捋须沉吟:"王公子此诗,气魄雄浑,有金戈铁马之声。'角亢间'点出角宿亢宿,'斗牛前'又藏斗宿牛宿,共藏四宿。然意象过于刚猛,星宿方位反被锋芒所掩,稍欠含蓄。"
谢昀折扇轻摇,素绢上浮起巍峨宫阙:
"星垂凤阙接紫垣,河绕龙蟠白玉阶。
欲问天孙何处渡,金波暗度鬼柳胎。"
举措忽然折射日光照在琉璃瓦上。裴老微微侧首,温言道:"谢公子诗作,雍容华贵,'凤阙龙蟠'颇具气象。'紫垣'对应紫微垣,'鬼柳'暗藏鬼宿柳宿,共藏六宿。只是辞藻过于雕琢,如'白玉阶'之句,稍显极重,反失星河天然之趣。"
秦川骰子轻掷,青铜面跃出星罗棋布:
"星垂平野井钺开,河涌大江参旗来。
棋枰漫演天地局,骰落寒光鬼张哀。"
在青铜面摆出参宿七星阵。裴老目光中带着一丝探究,缓声道:"秦公子匠心独运,以棋局演星宿,别开生面。'井钺'藏井宿,‘参旗’明点参宿,‘鬼张’又暗合鬼宿张宿,共藏八宿。然'骰落寒光'一语,机巧过甚,凄厉之气稍重,与星宿中和之道略有出入。"
李玉泓药香漫过,青铜碑浮起百草精华:
"桂魄初生昴毕头,星河倒泻翼轸流。
欲将心宿煎灵药,胆气犹张鬼柳洲。"
药香漫过碑文时,裴老轻轻颔首:"李公子融药理入诗,别具一格。'昴毕'点出昴宿毕宿,‘翼轸’明指翼宿轸宿,‘心宿’直抒,‘鬼柳’再藏鬼宿柳宿,共藏九宿。然药性之理过于凸显,诗家灵性反被药理牵掣,可再斟酌。"
慕容云影长袖轻拂,柳絮纷飞中现出绝句:
"剑气裁云分北斗,珠帘漫卷星河曙。
苍龙跃角璇玑转,朱雀张翼玉衡疏。"
举动突然搅动柳絮,飞花在青铜面拼出诗行。
王老抚掌赞叹:"慕容公子此诗,以'北斗'明示,‘苍龙跃角’暗藏角宿,‘朱雀张翼’点出翼宿,‘璇玑玉衡’更喻二十八宿周天运转,共藏二十一宿!星宿暗合无间,气韵流转自然。"
裴老以玉如意轻叩青铜碑,声音清越:"本轮胜者,慕容云影。其诗如星罗棋布,既有剑气凌霄之势,又得星宿运转之妙。'珠帘'之喻,巧妙呼应北斗指引,星宿藏而不露,含蓄而深远,确是高妙。"
话音未落,东看台突然爆发出喝彩声。章维扬激动喊道:“云影兄威武!”慕容明月更是举起手雀跃挥舞。章青雨虽未出声,却双颊泛红,目不转睛地望着慕容云影,眼中满是崇拜。
暮色染红九曲流觞时,裴老将竹简抛入曲水,温言道:"次轮'流觞问月'!羽觞停处需赋七言绝句,诗中数字之和须合该格洛书数,更要有解语花意象!"
“这又是什么意思?”章青雨轻轻蹙眉,望着在曲水中漂荡的羽觞,“诗中数字之和要合洛书数……这要怎么算?怎么样才算胜呢?”
章维扬折了段柳枝,在青石板上画了个九宫格:“你看,这就是洛书——横竖斜三个数相加都是十五。”他在格中填入数字:
**四九 二**
**三五 七**
**八一 六**
“譬如你要写‘一川烟草满城风’,一、满二字可作一解,但‘满’非确切数字,须用‘万丝春雨洗千山’这般含明确数字的句子。”他在旁边写下“万”与“千”,“万、千、百、十这些数词都可计入。”
章青雨若有所思:“那‘解语花’又是何意?”
“这个倒是不难。”章维扬微笑,“《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明皇曾指杨贵妃为‘解语花’,谓其善解人意。后来便用来喻指知心之人——可以是红颜知己,也可以是良朋挚友。只要诗中暗含知音相惜之意便算合格。”
他举袖指向曲水:“待羽觞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在七步内成诗。既要暗藏数字之和合十五之数,又要蕴含解语花的意象。裁判们会根据诗的意境、格律,以及这两个要求的完成程度来评判高下。”
章青雨轻轻点头,依然似懂非懂,目光追随着那随波逐流的羽觞,仿佛已经预见到即将绽放的诗句。
谢昀:"三春花事终须了,七弦琴韵始成空" 。
裴老评道:"谢公子'三春七弦',春华秋实,琴韵悠远,意境本佳。然三春之数合三,七弦之数合七,三与七和为十,与洛书十五之数略有差距,稍显遗憾。"
王攸:"十丈软红埋玉骨,四方清籁入琼卮" 。
裴老道:"王公子'十丈四方',气度恢弘,'十'与'四'相合为十四,距洛书十五之数仅一步之遥。若能再添一数,则尽善矣。"
秦川点出:"六朝金粉随波逝,一枕黄粱伴月沉" 。
裴老温言道:"秦公子'六朝一枕',沧桑尽显,'六'与'一'和为七,与洛书之数相差稍远。然其中慨叹之意,颇能动人心弦。"
李玉泓写:"四时草木含清泪,九转丹砂炼素心” 。
裴老微微颔首:"李公子'四时九转',草木含情,丹心可鉴。'四'与'九'相合为十三,距十五仅两数之隔。其中医理与诗心交融,已见巧思。"
万芃写"九秋清露凝香冷,二八年华付水流"。
谢老的铜镜突然映出并蒂莲:"妙啊!九加二得十一,正合三宫'天地交泰'之数。这'二八'既是十六岁少女,又暗合洛书二八为肩的格局。清露凝香,年华似水,解语花之意蕴,含蓄而悠长。"
慕容云影截住羽觞,酒液映出"五更破晓月,一瓣心香渡劫波"。王老沉吟道:"慕容公子'五更一瓣',五与一和为六,虽未尽合洛书之数,然'破晓'之志、'心香'之诚,气格高远,别具境界。"
裴老轻抚玉如意,声音温和而清晰:"本轮胜者万芃。其诗数字暗合洛书,意象清雅婉转,'付水流'三字,道尽韶华易逝之叹,解语花之意蕴,含蓄自然,动人心扉。"
万妤激动地跳起来,顾不得大家闺秀的仪态,连连拍手高呼:“姐姐赢了!姐姐是第一!”引得周围众人纷纷侧目,却也为这对姐妹露出善意的微笑。
"三巡'璇玑织梦'!"裴老在屏风挂起兵法阵图,神色庄重,"诸君需作回文诗暗合孙子兵法,四句内要有'云''阵'意象,正逆读皆成战法。"
万妤听见规则道:“这都是什么呀……‘璇玑织梦’?回文诗还要暗合兵法?完全听不懂。”
旁边一位青衫儒生闻言转身,含笑解释道:“姑娘莫急,且听在下分说。这‘回文诗’乃是字句回环往复皆能成诵的体裁。”他取来树枝随手写下一例:
**云开见阵势**
**阵势隐玄机**
**玄机藏变化**
**变化若云开**
“姑娘请看,此诗顺读是云开见阵势,逆读则是‘开云若化变’虽词句有变,然意境犹存。”他执笔在兵法阵图上虚点几处,“更妙处在于,正读可解作以静制动之策,逆读则暗合出其不意之法,正应了《孙子兵法》中‘奇正相生’之理。”
他见万妤仍蹙着眉,又温声道:“简单说来,便是要作一首四句诗,每句都要暗含兵法要义。正着读是一套战术,倒着读又要成另一套战术。且四句中必要有‘云’‘阵’二字——云可指战云、风云变幻,阵自然是军阵、阵势。”
万妤若有所思:“所以……就像织锦般经纬交错,正反皆成文章?”
“正是!”儒生拊掌笑道,“姑娘果然聪慧。这‘璇玑织梦’之名,取的便是前朝苏蕙织锦为回文诗图的典故。只是今日更要融入兵法韬略,确实颇费心思。”
“这也太难了吧!”万妤叹道。
谢昀在素绢屏风投下二十八宿光斑。慕容云影搅动雾霭,忽见秦川排成白虎七宿阵。
王攸刻"云阵龙蛇起蒿莱",逆读"莱蒿起蛇龙阵云"却显杂乱。谢老指出破绽:"逆读当为'云阵起龙蛇',王公子需留意兵法首尾呼应之道,方得回文精髓。"
万芃在绢面留下"阵锁烟云妾心焚",逆读时光色忽黯。
慕容云影突然引向三年前的旧诗,将"孤城闭"改作"孤云闭":"闭云孤城千嶂暗。"逆读时气韵突转:"暗嶂千城孤云闭——此乃空城计!"
李玉泓凝成八卦阵图,惊叹:"妙哉!慕容公子旧诗新用,正读是铁桶阵,逆读变疑兵计,深得兵法奇正相生之妙。"
秦川突然摆出鱼鳞阵,诗句"阵云飞渡镜中兵"逆读成"兵中镜渡飞云阵",恰合水战之法。
裴老倚着青玉案,眼中露出赞赏之色:"慕容公子以旧作化新篇,空城计对鱼鳞阵,此轮胜在'以逸待劳',善于化用,别具慧心。"
章维扬在台下大声叫好,慕容明月也兴奋地拉着兄长的衣袖。章青雨依旧安静地站在人群前列,虽然听不懂,但那双发亮的眼睛和微扬的唇角,已将她的心事表露无遗。
第四轮比试。
李玉泓打开紫檀药匣时,甘松香混着艾草气息惊起栖鸟。慕容云影注意到裴老将六味药材投入青铜鼎,鼎中蒸汽凝成太极图案。
"四试'药香化境'!"裴老掷出龟甲,裂纹恰好组成坎卦,声音清朗,"诸君需择三味药材入诗,诗中须含'病''愈'二字,更要暗合易经六十四卦。"
慕容明月望着那繁复的卦纹,轻声问道:“这规则又是什么道理?”
章维扬解释道:“比如茯苓安神,当归补血,连翘清热。这三味药本身就暗合天地人三才之道。”他指尖轻点龟甲裂纹,“《易经》讲究阴阳变化,如同药材配伍。坎卦象征水,主险陷,正对应病症缠身时的境遇。”
他蘸着茶水在桌面写下一例:
**茯苓安心病渐除,当归补血愈虚躯。**
**连翘清热如卦变,坎离交泰生机苏。**
“这两句明写药效,暗藏易理。‘坎离交泰’既指水火既济的卦象,又喻示由病至愈的转变。”他见章青雨仍凝神思索,又补充道,“好比开药方要君臣佐使相配,作此诗也需将药材、病症、卦象揉捻得当。裁判会看这三味药是否相生相克,诗句是否自然贴合卦象精髓。”
章青雨目光扫过药材与卦纹,忽然莞尔:“原来是要把医理和易理炼成诗句?”
章维扬点点头道:“没错”。
只见台上:
万芃的举动坠入药鼎,吟出"病梅需借东君手",光色里绽开带雨梨花。
王攸刻白芷于青铜板:"病骨犹存补天志。"气息凝成展翅玄鸟。
李玉泓以当归汁写"愈后方知草木恩",墨迹竟显太极阴阳图。
秦川的举动叮当落地:"病中日月如棋局",却在"愈"字上卡住关键。
谢昀折射蒸汽,在"局"字旁映出"愈见青山白云深"。
慕容云影挑起三片竹叶:"病竹不折凌云节。"忽然插入青铜鼎,蒸汽化作青云托起竹叶:"愈见青山傲骨生。"
裴老以玉如意轻点蒸汽中变幻的卦象,温言道:"坎卦变巽卦,柔中带刚——慕容公子以意化药理,此轮胜在格物致知,寓志于物,别开生面。"
终局比试。谢昀将**塔的日影折成金线,万芃突然自动演算《周髀算经》数理。慕容云影开始共鸣,惊飞了檐角铜铃。
"终轮'金声玉振'!"裴老轻抚琴案,声音庄重,"诸君需引天地之声入诗,四句内要含'风''雷'意象,更要暗藏五音十二律。"
“金声玉振?”万妤望着台上那琴,茫然摇头,“这又要如何取胜?我全然不解。”
一旁的青衫儒生道:“姑娘请看,那琴木纹理,暗合天地经纬。所谓‘金声玉振’,金声始,玉振终,喻指集大成之作。五音乃宫商角徵羽,对应土金木火水;十二律分六律六吕,如黄钟、大吕等,正应十二月令。”
见万妤仍蹙眉,他续道:“譬如‘风’可化宫商之韵——东风可作角音清越,西风可成商声肃杀;‘雷’当合律吕之节——春雷宜应夹钟清扬,夏雷当合蕤宾激越。”他又用树枝在地上画字:
**风回徵羽动宫商,雷震黄钟启大荒。**
**律吕调阳天地合,五音协奏凤凰翔。**
“此句‘徵羽’‘宫商’暗藏五音,‘黄钟’‘律吕’明嵌十二律。风雷交织,正合天地之声。”他抬眼望向万妤,“胜负关键,在于能否将风雷化入音律,又以音律暗喻天地至理。”
万妤怔怔看着那些精妙的字句,终是轻叹:“这些规则……怎么一重比一重艰深?既要风雷意象,又要暗藏音律,还要引动天地之声……这哪里是作诗,分明是在炼化天地啊。”
台上众人的表现却是十分精彩:
王攸斩断东风,在青石板上刻出"雷动九天惊蛰起"。
谢昀折射霹雳:"风回十二阙,玉振凤凰台。"每字都合宫商角徵羽。
万芃突然化作编钟阵列,吟出"风过珠帘环佩冷"。
秦川摆出黄钟大吕音阶:"雷声隐隐似瑶琴。"
李玉泓凝成五色云霞:"风送药香入紫微。"
慕容云影突然纵身跃上飞檐。引动天边积云,雷光在顶端凝成诗句:"风雷本是苍生语。"第二举动劈开云层,露出朝阳:"何必瑶台奏玉音!"
裴老手持玉如意,声音清越悠长:"好个'苍生语'!慕容公子化天籁为心声,使五音重归人间烟火——此轮胜在返璞归真,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章维扬激动地与其他学子击掌相庆,慕容明月更是欢喜得泪光盈盈。
章青雨望着台上那个光芒万丈的身影,不自觉地向前迈了半步,仿佛想要靠近些,却又怯于众人的目光。
裴老手持紫竹杖走向鎏金石台,杖头玉环轻叩,声彻四野:"今日文魁,当属慕容公子'**剑气裁云分北斗,珠帘漫卷星河曙**'之句——此联如破晓之光,既开诗境新宇,更照见生民之望!"
琅琊王氏家主率先击响九凤鎏金磬,声波竟将河心星斗凝成实体:“慕容贤侄诗骨有金石声,当配南海明珠砚。”
他袖中飞出一尾玉带鱼,鱼嘴吐出盛在千年阴沉木匣的砚台——匣盖开启刹那,砚池里沉睡的明珠遇月生晕,竟映出三年前慕容在燕子矶题诗的残影。
慕容云影躬身双手接过,朗声道:“世伯厚赐,晚辈愧不敢当。此砚映照旧作,更似明镜高悬,时时警醒云影:文章非为炫技,而当如金石,镂刻时代真声。”
王氏家主闻言,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对晚辈深明文章大义的赞许。
陈郡谢氏宗主轻抚腰间蒯缑玉具剑,剑穗突然化作雪色鹤影:“天山雪玉笔该归识得‘哀而不伤’之人。”
鹤喙衔来的笔杆透着冰裂纹,笔锋触及慕容指尖时,二十四桥倒影突然在河面重组为《文心雕龙》的蝌蚪文,惊得两岸书生齐齐跪诵。
慕容云影执弟子礼,恭谨承接:“谢宗主以‘哀而不伤’相勖,云影谨记。此笔冰裂纹理,恰似文心雕龙,晚辈当以它书写人间悲欢,却永葆中正平和之魂。”
谢氏宗主亦抚须点头,目光含笑。
太后銮驾自水云深处浮现时,四对金甲力士正扛着“文光射斗”匾额踏浪而行。匾额四角镇着青铜饕餮,口中垂落的玄色丝绦缠住面容:“哀家年轻时也爱写‘二八年华’,却写不出万芃姑娘这般愁绪入骨——不过慕容卿家的‘星河曙’,倒是给这愁云开了天窗。”
慕容云影单膝触地,双手高举承接匾额:“太后天恩,泽被文苑。臣之‘星河曙’微光,幸能入天眼。此句愿如匾额所期,不仅射斗,更能照亮庙堂与江湖之间,千里同明。”
太后腕间佛珠轻转,凤冠下的容颜掠过一丝真正的笑意,她向着身旁女官轻轻颔首,对慕容云影这份心系天下的气度表示嘉许。
他随即转向全场,左手托住南海明珠砚,右掌承住天山雪玉笔,仰头时眼中星河倒转:
“星河曙光岂独照云影?今日之魁首,实乃侥幸。诸君珠玉在前,且多有相让,云影安能窥见此隙天光?”
说罢他执礼环揖,天蓝衣袖在夜风中舒卷:“日文光交织,恰似虹霓贯日。云影不才,愿持此砚此笔,与诸君共勉,他日再续兰亭佳话!”
这番话既将荣耀归于对手,又把胜负化作对未来的期许。
满堂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
连心高气傲的王攸都微微颔首,谢昀轻叩折扇以示欣赏,秦川抛起骰子又稳稳接住,李玉泓则遥遥举杯。
始终静立一旁的万芃,此刻也微微侧首看向慕容云影,清冷的眸光在他身上停留一瞬,几不可察地点了点头——这已是这位冰山才女所能给出的最高赞许。
几位才俊相视间,竟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对这位魁首的认可。
日渐西斜,裴老扶着竹杖起身,苍老的声音里带着不容拒绝的恳切:“慕容公子,老身有一不情之请。今日兰亭之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实为文坛盛事。公子高才,何不效仿书圣旧事,作一赋以记之,既致敬兰亭风骨,亦可为后世留一段佳话?”
话音未落,席间已是一片附和。一旁静坐的太后也温声开口:“慕容公子,愿闻佳作。”
慕容云影推辞不过,终是缓缓起身,走到临水的栏杆前。暮春的风拂过他素白的衣袂,远处山峦衔着最后一抹残阳。他闭目沉吟片刻,再睁眼时,眸光清亮如星。
《兰亭盛会赋》
“维仲春之暮月,会西山之圣境。群贤踏青霭而至,高士披星汉同行。曲水如带,映竹柏之清华;流觞似月,承琼浆之晶莹。西山抱月,疑瑶台之未远;南浦生烟,恍蓬岛之乍临。斯时也,墨香与兰蕙同馥,诗声共松涛相鸣。”
然则——慕容云影声调陡然一转,清越中透出沉郁:
“然则乐极悲生,宴酣忧起。观九域之烽烟,哀兆民之流离。蓬户常忧风雪至,荒村已绝炊黍息。血染关山骨作土,泪尽陌野鬼唱诗。”
席间一片寂静。方才还沉浸在诗酒风流中的众人,仿佛被这沉重的字句拽回现实——北方铁骑叩边,中原饥馑连年,这纸醉金迷的盛宴之外,确是个风雨飘摇的乱世。
裴老眼角泛起泪光,几位年长的文士深深垂首。章维扬只觉得胸中热血翻涌,那些他模糊感受到却说不出的家国之忧,此刻被这字字珠玑道破。章青雨望着慕容云影微蹙的眉峰,心口阵阵发紧,她从未如此刻般清晰地看见,这个清雅公子胸中装着的,竟是整个天下的重量。
但慕容云影的声音再度扬起,如裂云之月:
“诸君!吾辈非避世之陶朱,当效投笔之定远。胸藏丘壑,须展安邦之策;笔走龙蛇,当书济世之章。日月每从肩上过,江山但在掌中看————风云且为袖底藏”
这掷地有声的句子让所有人精神一振。万芃忍不住低呼“好一个江山但在掌中看”,王攸轻轻颔首,看向慕容云影的目光里多了几分敬重。
最后,慕容云影展袖遥指天际,声音变得恢宏悠远:
“愿请长缨系胡酋,敢叫四海复清平。待得云开雾散日,重铸九州白玉京!那时节,渔樵闲话升平事,童叟不识刀兵名。千家帘幕炊烟直,万里山河踏歌行。”
当最后一个字落下,水榭内外静得能听见花瓣飘落的声音。
裴老听罢,颤巍巍走来,向着慕容云影深深一揖:“此赋当与《兰亭集序》同辉!”旋即转身高声道,“来人!将慕容公子此赋誊录,刻于学馆照壁,永示后人!”
太后亲自下旨嘉奖,又添了三场歌舞。但所有人的心思,似乎都还停留在那篇石破天惊的赋文中。
直至黄昏降临,众人依依惜别时,仍在反复吟诵着那些必将流传千古的句子——
“日月每从肩上过,江山但在掌中看。”
“愿请长缨系胡酋,敢叫四海复清平。”
“千家帘幕炊烟直,万里山河踏歌行。”
慕容云影立在暮色中,久久伫立。他所期许的,是那些字句能真正唤醒这个时代,重铸一个他笔下所描绘的——清明盛世。
金乌西坠,宾客渐散。
王攸与谢昀联袂而来。王攸拱手,言辞清雅:“慕容兄高才,今日一赋,令人叹服。” 谢昀亦含笑:“期待日后能与慕容兄多多切磋。”
慕容云影谦和还礼:“二位世兄过誉,云影愧不敢当。”
秦川缓步上前,书卷气十足:“慕容公子心系黎庶,文采斐然,川深为感佩。”
“秦兄学养深厚,过奖了。”慕容云影正色回应。
李玉泓温润如玉,执礼甚恭:“慕容兄之文,玉泓受益匪浅,愿以为楷模。”
慕容云影温和笑道:“李贤弟气度不凡,共勉之。”
万芃落落大方,明丽一笑:“慕容公子,今日聆听大作,万芃方知文章真可经国不朽,非仅雕虫之技。钦佩之情,难以言表,望日后尚有请教之机。”
慕容云影神色郑重,回以同等敬重:“万姑娘才思敏捷,巾帼不让须眉,云影亦深为佩服。姑娘若有垂询,云影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众人道别离去。
慕容云影正欲离开,章维扬、章青雨和慕容明月便寻了上来。
“云影兄!恭喜夺魁!”章维扬兴奋道,“定要庆祝一番!”
慕容云影含笑婉拒:“维扬,心意领了,今日已尽兴。”
慕容明月立刻接口,脆生生提议:“不若过两日我们去踏青吧?学馆快开学了,再就没空玩了!”
章青雨闻言,轻声附和:“明月妹妹说的是。” 目光却不由自主地快速掠过慕容云影的脸庞,见他未反对,心底便悄然漫上一丝欢喜。
几人登上归家的马车。车轮辘辘,碾碎暮色。章维扬犹自兴奋地讨论着方才的盛会。
慕容云影靠着车壁,面带倦色,闭目养神。慕容明月则小心整理着得来的奖品。
章青雨安静地坐在一隅,目光却总是不受控制地落在慕容云影闭目休憩的侧颜上,仿佛要将这片刻的安宁刻入心底。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