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上海飘着细碎的雪,市妇幼医院的产房外,江驰攥着手机来回踱步,指尖因为紧张而泛白。他时不时抬头看向产房紧闭的门,耳边似乎还能听到苏晚刚才被推进去时,轻声说的那句“别担心”。
“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出来呀?”三岁的江念晚穿着红色的小棉袄,被外婆抱在怀里,小手紧紧攥着一个毛绒兔子玩偶——那是她特意带给即将出生的弟弟或妹妹的礼物。
“快了,念念再等等,妈妈很快就会带着小宝宝出来了。”江驰蹲下身,摸了摸女儿的头,目光却又不自觉地飘回产房门口。这几个月,苏晚的孕晚期反应格外明显,夜里总是睡不好,却还坚持改完了“青春文学回忆录”系列最后一本的校样稿。江驰看着她蜷在沙发上,一边揉着腰一边对着电脑核对文字的样子,既心疼又骄傲——他的妻子,从来都是这样,在热爱的事业和家庭之间,努力做到最好。
“江先生,恭喜!是个男孩,母子平安!”护士推着婴儿车走出产房,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
江驰几乎是立刻冲了过去,目光先落在婴儿车里——小小的宝宝闭着眼睛,皱着眉头,像个小老头,却让他的心瞬间软成了一滩水。他又看向躺在床上的苏晚,她脸色有些苍白,却对着他笑:“你看,像不像你?”
“像,太像了。”江驰握住苏晚的手,声音有些哽咽,“辛苦了,晚晚。”
“不辛苦。”苏晚摇摇头,眼神温柔地看着婴儿车,“我们给宝宝起个名字吧?你之前说的‘江知夏’,我觉得很好。”
“知夏,江知夏。”江驰轻声念着这个名字,心里满是欢喜——“知夏”,既是纪念他们相遇的那个夏天,也藏着“懂得珍惜当下”的心意。
念晚凑到婴儿车旁,小心翼翼地碰了碰弟弟的小手,小声说:“弟弟好小呀,我以后会保护你的。”
一家人围着婴儿车,笑声在病房里回荡,窗外的雪似乎也变得温柔起来。
月子里,江驰请了长假,每天变着花样给苏晚做营养餐,帮着给知夏换尿布、拍嗝,夜里还会起来哄哭闹的宝宝,让苏晚能好好休息。出版社的同事们也经常来看望,带来了满满的祝福,还有“青春文学回忆录”系列的最新销量报表——系列 books 已经突破了五十万册,成为年度现象级图书,其中《香樟树下的时光》更是登上了多个图书榜单的榜首。
“苏主任,林总特意让我把这个给您带来。”同事递过来一本精装版的《香樟树下的时光》,扉页上是林屿舟的亲笔签名:“致苏晚:愿我们都能在时光里,与遗憾和解,与幸福同行。”
苏晚摩挲着扉页上的字迹,心里满是感慨。她想起和林屿舟一起讨论选题时的场景,想起他提到“要把青春里的遗憾写成温暖的故事”时的认真,突然觉得,这场跨越多年的合作,不仅成就了一套畅销书,更让他们都彻底放下了过往的芥蒂,成为了彼此认可的同行与朋友。
春节过后,知夏满月那天,林屿舟带着女朋友宋晓雨来了。宋晓雨手里抱着一个精致的礼盒,里面是她亲手织的小毛衣,颜色是淡淡的蓝色,很适合知夏。
“这是给知夏的,希望他能喜欢。”宋晓雨笑着把礼盒递给苏晚,目光落在婴儿床上的知夏身上,眼神里满是温柔,“真可爱,跟江驰长得一模一样。”
“谢谢你,晓雨。”苏晚接过礼盒,邀请他们坐下,“快尝尝我泡的花茶,是我家乡的特产。”
林屿舟看着客厅里挂着的全家福——苏晚抱着知夏,江驰牵着念晚,四个人笑得格外开心,心里满是祝福。他想起第一次见到苏晚时的场景,想起那些充满误会和遗憾的日子,突然觉得,现在这样真好,每个人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归宿。
“对了,我们公司最近在策划一个‘青春校园创作营’的活动,想邀请星华大学的学生参与,到时候可能需要麻烦江驰帮忙对接一下学校的资源。”林屿舟喝了一口花茶,笑着说。
“没问题,我跟学校的领导很熟,回头我就跟他们联系。”江驰爽快地答应了,“正好也想让念念多回学校看看,她很喜欢那里的香樟树。”
念晚听到“香樟树”,立刻跑到林屿舟身边,仰着头问:“林叔叔,你见过学校里最高的那棵香樟树吗?爸爸说,那棵树比爸爸妈妈的年纪都大呢!”
“当然见过啦。”林屿舟笑着抱起念晚,“林叔叔上大学的时候,经常在那棵树下看书,还见过你妈妈呢。”
“真的吗?妈妈那时候在干什么呀?”念晚好奇地问。
苏晚和江驰相视一笑,看着林屿舟耐心地给念晚讲着过去的故事,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他们身上,温暖得让人不想移开目光。
四月初,“青春校园创作营”在星华大学正式启动。启动仪式那天,苏晚带着知夏,江驰牵着念晚,一起去了学校。校园里的香樟树已经抽出了新的嫩芽,空气里满是清新的草木香气,让人心旷神怡。
启动仪式上,林屿舟作为主办方代表发言,他提到:“青春不是用来挥霍的,而是用来珍惜的;青春里的遗憾不是用来纠结的,而是用来成长的。希望通过这个创作营,能让更多年轻人写下自己的青春故事,留下属于自己的美好回忆。”
台下的苏晚听着林屿舟的发言,心里满是认同。她想起自己的青春,想起那些哭过、笑过、遗憾过的日子,突然觉得,正是那些经历,才让她成为了现在的自己,才让她懂得了珍惜眼前的幸福。
启动仪式结束后,江驰带着念晚去了操场,苏晚则抱着知夏,和林屿舟、宋晓雨一起走在香樟道上。宋晓雨看着路边的香樟树,笑着说:“我以前也在星华大学读过书,那时候经常在这棵树下背书,没想到现在还能回来,感觉真亲切。”
“这么巧?”苏晚有些惊讶,“你也是星华大学毕业的?”
“是啊,我比你们晚两届,读的是新闻系。”宋晓雨笑着说,“那时候经常听学长学姐提起你和林屿舟,说你们是中文系的‘金童玉女’,没想到后来会有这么多波折。不过现在好了,你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幸福,真好。”
苏晚点点头,心里满是感慨。她看着身边的林屿舟和宋晓雨,看着他们相视而笑时的默契,突然觉得,缘分真的很奇妙,它会让你在经历很多波折后,最终遇到那个对的人。
就在这时,苏晚的手机响了,是沈知夏发来的视频通话请求。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起来。
视频里的沈知夏晒黑了一些,却显得格外精神。她身后是一间简陋的教室,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的画作,还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
“苏晚,好久不见,你还好吗?”沈知夏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很有活力,“我看到新闻了,知道你生了个儿子,恭喜你!”
“谢谢你,知夏。”苏晚笑着说,把手机对准知夏,“这是知夏,刚满两个月。”
“真可爱!”沈知夏的眼神里满是欢喜,“我们这里的孩子们也很可爱,你看。”她把手机转向教室,一群穿着校服的孩子立刻围了过来,对着镜头挥手,齐声说:“阿姨好!小弟弟好!”
苏晚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心里满是温暖。她想起沈知夏邮件里说的“真正的快乐不是占有,而是付出”,突然觉得,沈知夏也已经在时光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学校最近收到了一批图书,是你寄来的吧?谢谢你,孩子们都很喜欢,每天都抢着看。”沈知夏的语气里满是感激。
“不用客气,能帮到孩子们就好。”苏晚笑着说,“以后我们出版社还会定期给孩子们寄书,希望他们能多读书,长见识。”
“太谢谢你了,苏晚。”沈知夏的眼睛有些湿润,“等暑假的时候,我想带孩子们去上海看看,到时候能不能麻烦你带我们参观一下出版社?”
“当然可以,随时欢迎你们。”苏晚爽快地答应了。
挂了视频通话,苏晚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她看着身边的林屿舟和宋晓雨,看着不远处正在操场玩耍的江驰和念晚,看着怀里熟睡的知夏,突然觉得,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旅程,途中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有欢笑也有泪水,有遗憾也有圆满。但只要我们能保持初心,勇敢地面对生活,最终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与归宿。
五月的一天,苏晚和江驰带着念晚和知夏,再次来到星华大学的香樟道。念晚在前面跑着,手里拿着一朵刚摘的小雏菊,知夏躺在婴儿车里,睡得很香。江驰牵着苏晚的手,两人并肩走着,晚风轻轻吹过,带着香樟树的清香,还有淡淡的花香。
“你看,那棵香樟树又长高了。”苏晚指着路边最高的那棵香樟树,笑着说。
“是啊,它的年轮又多了一圈,就像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幸福。”江驰握紧苏晚的手,语气里满是温柔。
苏晚靠在江驰的肩膀上,看着夕阳下的香樟树,看着奔跑的念晚,看着熟睡的知夏,心里满是幸福。她知道,夏夜晚风会一直吹,香樟树会一直生长,他们的故事也会一直延续下去,带着青春里的遗憾与成长,带着家庭里的温暖与幸福,在时光的长河里,书写出属于他们的,漫长而美好的人生篇章。
而在不远处的图书馆三楼,靠窗的位置上,一个穿着校服的女生正低头看着《香樟树下的时光》,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她的身边,坐着一个男生,手里拿着一本笔记本,正在认真地记录着什么。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身上,像极了多年前的苏晚和林屿舟,也像极了现在的苏晚和江驰。
或许,这就是青春最好的模样——一代又一代的人,在香樟树下相遇、成长、遗憾、圆满,把自己的故事写进时光里,成为下一个人的青春回忆。而夏夜晚风,会带着这些回忆,吹过一年又一年,见证着每一个人的成长与幸福,也见证着每一段岁月里的,温暖与回响。
接下来可以围绕“暑假沈知夏带孩子们来上海”展开新的情节,比如孩子们在出版社的好奇探索、苏晚带他们参观星华大学时与念晚、知夏的互动,还能通过孩子们的视角,引出林屿舟创作营里的优秀学生作品,让“青春传承”的主题更鲜明。你是否想继续往这个方向创作,或者有其他新的情节想法呢?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