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仙侠玄幻 > 修行界故事集 > 第7章 歧路困境

第7章 歧路困境

万籁俱寂的“听松丹室”内,唯有地脉心火在“九窍幽冥砖”砌成的炉灶中幽幽燃烧,发出稳定而低沉的嗡鸣。药液在通体剔透的“百炼青玉鼎”内缓缓翻滚,氤氲的蒸汽在鼎盖边缘凝成若有若无的灵雾,散发出沁人心脾的复合药香。狼族丹师良行闭目盘坐于千年寒□□之上,银灰色的毛发在跳动的炉火映照下,边缘仿佛镀上了一层流动的金辉。他已是窥虚转七层的修为,灵魂力量强大而精纯,灵念如无形触手,细致入微地掌控着鼎内每一分药力的变化。在丹道一途,他更是被誉为“松烟山”千年来最杰出的天才,自创的“流云丹诀”以其药性温和绵长、丹韵圆融自然而享誉四方,求丹者络绎不绝,其中不乏一些初入显真境的“宿”级存在。

此刻,他正炼制一炉极为关键的“蕴神丹”。此丹位列上品,对于滋养灵念、稳固魂藏转乃至初入元神转修士的修为根基,有着寻常丹药难以企及的奇效。炼丹已持续七七四十九日,到了最为关键的“凝丹烙韵”阶段。良行屏息凝神,庞大的灵念倾注鼎中,引导着高度浓缩的药力精华按照“流云丹诀”的轨迹缓缓旋转、压缩,同时将自己对丹道“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理解,化作无形的道韵,准备烙印于丹药核心,使其产生质的飞跃。

手法娴熟,如臂使指,药力融合完美无瑕。然而,就在那缕独特的道韵即将与丹药核心彻底融合,使其蜕变为真正上品灵丹的刹那,良行高度集中的灵念猛地一颤,捕捉到了一丝极不协调的滞涩感。这感觉并非来自药力,也非火候偏差,而是源于他自身即将烙印下去的道韵内部,一个极其细微、几乎被他自身都忽略了的理解“偏斜”。这“偏斜”如同最美玉璧核心的一丝肉眼难辨的绵纹,平日里被玉璧的温润光华所掩盖,但在特定角度的光照下,便会显露出其存在。

良行的心跳漏了一拍。他强行稳住几乎要溃散的灵念,硬生生将最后一步完成。鼎内光华大盛,三颗龙眼大小、氤氲着云霞般丹韵的“蕴神丹”滴溜溜成型,异香扑鼻,宝光流转,任谁看去都会赞一声“上品好丹”。但良行却死死盯着那三颗丹药,眼神中充满了惊疑与恐惧。他没有丝毫成丹的喜悦,反而像是看到了什么极其可怕的东西。

他挥手将丹药收入早已准备好的寒玉瓶中封存,随即立刻封闭丹室,甚至来不及调息恢复损耗的灵念,便迫不及待地沉浸入内视与推演之中。他调出自己所有独创丹方的灵念记录,从最初级的“强脉丹”、“聚气散”,到中品的“凝魂丹”、“破障丹”,再到这上品的“蕴神丹”乃至他尝试构思中的超品丹方雏形……他一遍又一遍地回溯自身丹道的每一个感悟节点,审视着那自以为坚不可摧的“流云”根基。

越是深究,那“偏斜”的痕迹越是清晰。它并非明显的错误,更像是一种理解上的“过度”或“偏向”。他追求“绵长”,却在不知不觉中弱化了“爆发”;他注重“温和”,却无意中压制了“锐进”。这种偏向单独看来无伤大雅,甚至构成了他丹道的独特风格。但当这种偏向达到一定程度,并随着他修为提升、道韵愈发精深而固化后,便形成了一种潜在的、与天地间某些刚猛、迅捷、诡变之道格格不入的“偏斜”。这偏斜,如同高楼基座一丝微小的结构性裂痕,平日承重无恙,却可能在特定频率的震动或极限压力下,引发连锁崩溃。

冷汗,瞬间浸透了他银灰色的皮毛。他自己事小,修行路上谁无迷障?勘破便是进步。但问题是,这带有他独特丹韵(下品、中品)乃至蕴含了这丝道韵偏斜(上品)的丹药,早已通过数百上千年的积累,流散四方,被无数种族、各个修行阶段的修士服用、吸收、甚至作为感悟的参照。服食者凭借其丹药提升修为,感悟其中意境,却也在不知不觉中,将那一丝“偏斜”引入了自身的道基,与他们的本命道统产生了或深或浅的融合。

若无人点破,或者服用者自身的道统与这“偏斜”并无根本冲突,或许终生无害。但一旦被精通此道,或心怀叵测者看破并加以引动,又或者服用者在修炼某些特定功法、冲击瓶颈、身受重伤等道基不稳的时刻……良行不敢再想下去。那绝非简单的修为滑落,而是可能引发服用者自身道统与丹药道韵偏斜的剧烈冲突,导致大规模、连锁性的道统震荡与道削!虽因丹药道韵分散,且多数丹药仅为丹韵层次,不至让所有服用者立刻陨落,但造成的境界跌落、道途受阻,乃至在心魔劫中万劫不复,将是何等可怕的景象?由此引发的下层修真界动荡、仇杀、势力倾轧,又该是何等惨烈?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尸山血海,听到了无数因他而道途断绝者的哀嚎。那枚刚刚炼成的上品“蕴神丹”,在他感知中,不再是助人修行的灵药,而是随时可能引爆的、针对无数修行者的恶毒诅咒。

#########

自那日起,“听松丹室”再无往日丹香缭绕、访客不绝的景象。良行对外宣称心有所感,需长时间闭关精研一种超越上品的丹方,谢绝了一切访客与炼丹请求。实则,他将自己彻底禁锢在丹室深处那庞大的藏书阁与推演阵盘中,如同一个陷入绝境的囚徒,疯狂地寻求着弥补之道。

他首先想到的是炼制一种全新的“调和丹”,意图以一种更中正平和、甚至略带针对性的道韵,去中和、消弭那丝偏斜的影响。他耗费了数年光阴,尝试了上百种药材配伍,甚至不惜动用了一些珍藏的、蕴含先天清气的灵物。然而,几次小心翼翼的试验下来,效果甚微,甚至适得其反。那偏斜已然与早期服用者自身的道统初步融合,形成了新的平衡,强行以外力调和,如同在已经愈合的伤口上再次动刀,反而可能撕裂伤口,加剧冲突。此路,基本不通。

那么,只剩下最笨,也最危险的方法——亲自找到那些丹药的持有者,或至少是主要流通渠道的节点,凭借自身与所炼丹药之间那点微妙的灵念联系,逐一将其收回,或者,以自身如今更精纯、试图修正了的道韵,重新洗练那些尚未被服用的丹药,剔除隐患。

这无疑是大海捞针,且危机四伏。且不说丹药流通范围之广,可能遍布诸多星界、坊市、宗门宝库,许多丹药可能已被转手、服用、分解研究,甚至作为传承之物深藏。更棘手的是,如何在不引起怀疑的情况下,完成这近乎“自我否定”的回收行动?一旦意图暴露,立刻就会引发恐慌和探究,那根导火索,等于是被他自己亲手点燃。

良行别无选择。他精心伪装了身份,收敛了那身标志性的银灰色狼毛气息,化作一个面容普通、气息晦涩的人族游方丹师,离开了经营千年的“松烟山”。他凭借着与自身丹韵那点玄之又玄的联系,踏上了漫长、艰难且充满负罪感的“赎罪之旅”。

他首先拜访了一些交情深厚、且曾大量求购他丹药的老主顾,如“碧波潭”的金蟾族长、“铁杉木林”的古树妖。他以丹药需要“定期维护以保丹韵不失”、“研究新型辅药提升药效”等精心编织的借口,检查并试图收回流出的丹药。面对老友,他心中愧疚难当,却不得不强颜欢笑,编织谎言。幸运的是,凭借过往的信誉,他成功回收了一部分,尤其是那些存放于库房中尚未动用的储备。

然而,更多的丹药早已流入市场,散落于无数陌生修士手中。他不得不潜入一些龙蛇混杂的修真坊市,特别是那些不受大势力管辖的黑市。在这里,他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修士打交道,小心翼翼地打探消息,往往需要付出远超丹药本身价值的灵石或稀有材料,才能高价回购回自己早年炼制的“问题丹药”。每一次交易都如同在刀尖上跳舞,既要精准感应丹韵,又不能流露出过于急切或异常,以免被有心人盯上。

这个过程充满了煎熬与意外。在某次小型交换会上,他感应到一位魂藏转五层的豹族修士腰间,正佩戴着一枚他早年炼制的“清心玉佩”。他心中一动,上前搭讪,试图以鉴赏之名借来查看,并愿意以一块品质更高的“凝神玉”作为交换。不料那豹族修士性情警惕多疑,见他目光灼灼地盯着玉佩,立刻误会其为觊觎宝物,当场翻脸,若非交换会主办方及时调停,几乎就要兵戎相见。良行只得压下心中的焦急与无奈,悻悻离去,眼睁睁看着那隐患之物继续流转。

还有一次,他通过隐秘渠道得知,一批数量不小的“筑基丹”(下品,具有独特丹韵)流入了以商贸繁盛著称的“千帆城”,并被一个新兴的、急于培养子弟的人族修真家族林家批量采购。他心急如焚,若这批丹药被林家子弟服用,后果不堪设想。他无法直接上门索要,那无异于自曝其短。只得再次伪装,在林家府邸附近租赁了一间简陋的铺面,挂出“疑难杂症,丹药调理”的幌子,耐心等待机会。他费尽心思,先是“偶遇”并治好了林家一位管事多年的暗伤,赢得了其信任,后又“无意间”展露了一手精妙的丹药辨析能力,这才被引荐给库房主管。最终,他以一批品质明显更高,几乎是半卖半送地,才换回了那批隐患重重的“筑基丹”。握着那些熟悉的玉瓶,良行心中没有丝毫喜悦,只有沉甸甸的疲惫。他知道,这仅仅是冰山一角,肯定已有部分丹药被服用,隐患的种子,早已悄然种下。

压力与日俱增。他变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总觉得有目光在暗中窥视自己。几次在回收丹药时,他隐约感觉到其他修行者探究的灵念扫过,是巧合?是黑市中常见的警惕?还是……自己的行动已然引起了某些存在的注意?

最惊险的一次,发生在处理一批流往西北妖族边境、专供体修强化筋骨的“兽王壮骨丹”(中品,具有独特丹韵)时。他循着感应,找到了一处位于荒芜戈壁中的秘密交易点。正当他与负责交接的一名獐头鼠目的妖修讨价还价时,一位同样对丹道颇有研究、气息阴冷的蛇族修士似乎察觉到了什么。

“这位道友,”蛇族修士吐着信子,三角眼中闪烁着精光,“阁下对这‘壮骨丹’似乎格外在意?而且这手法……不像是寻常回购,倒像是……在消除什么痕迹?”

良行心中剧震,情急之下,杀心顿起。他绝不能在此刻暴露!趁着交易点阵法隔绝内外、四下无人,他骤然发难,窥虚转的修为全力爆发,流云丹诀化作绵绵不绝却暗藏杀机的灵力丝线,瞬间将那蛇族修士与妖修笼罩。一番短暂而激烈的交手,妖修当场殒命,蛇族修士重伤被擒。良行逼其立下最恶毒的心魔大誓,不得将今日所见所闻泄露半分,随后将其禁锢在一处隐秘的岩石裂隙中,自生自灭。

做完这一切,良行看着自己微微颤抖的双手,闻着空气中尚未散去的血腥气,心中一片冰凉。他,松烟山的天才丹师,一心只想济世助人,何曾想过会走到杀人灭口、双手染血这一步?丹室中的清静无为、与世无争早已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无休止的奔波、欺骗、焦虑,乃至如今这洗刷不去的血腥。道心之上,已然蒙尘。

“不能这么下去……但又能如何?”他无数次在深夜仰望星空,心中充满绝望的呐喊。回头无路,前方似乎也是无尽的黑暗。他只能咬着牙,拖着日益沉重的步伐,继续这近乎绝望的补救。他只能期望,能赶在隐患被意外引爆之前,尽可能多地收回那些带着“偏斜”的丹韵和道韵,将灾难控制在最小范围。

#########

然而,命运的讽刺总是在人最意想不到的地方降临。良行最恐惧的事情,并非在他一直重点关注的几种高阶丹药上爆发,而是以一种他几乎忽略了的、最基础丹药为引信,在一个他毫无防备的时刻,以最猛烈、最广泛的方式,轰然引爆。

引爆点,正是他早年为了积累资源、大量炼制并广泛流传于下三转修士间的“强脉丹”。此丹虽仅为下品,但因药性温和、拓宽经脉效果显著且根基稳固,几乎成了无数低阶修士冲击筑基转的首选辅助丹药,销量之大,流传之广,远超他那些中品、上品的丹药。

某一日,在距离松烟山极其遥远的“涟漪泽”的豚族聚居地。一位名叫“涟”的年轻修士,天资聪颖,已被族中长老寄予厚望。他在修炼至聚气转九层巅峰后,准备充分,请来了自己的师父——一位修炼水族偏门功法“幽泉真法”的长老“溟”,为其护法,冲击筑基转。

涟小心翼翼地取出了珍藏已久、由声名显赫的良行大师炼制的“强脉丹”,满怀期待地服下。丹药入腹,温和的药力化开,熟悉的丹韵开始辅助他冲击那闭塞的关窍。起初一切顺利,经脉在药力滋养下缓缓拓宽。然而,就在灵力运行至某个关键节点,需要一股决绝的冲击力时,“幽泉真法”那阴寒深邃的特性,与“强脉丹”中那丝追求“温和绵长”而无形中弱化了“瞬间爆发”的偏斜丹韵,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剧烈的、根本性的冲突!

这冲突并非简单的药力排斥,而是更深层次的道的碰撞在涟脆弱的道基上演。

“呃啊——!”

涟猛地睁大眼睛,口中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原本平稳运行的灵力瞬间如同脱缰的野马,在他刚刚被拓宽、还未来得及稳固的经脉中疯狂冲撞、扭曲。他的皮肤表面浮现出诡异的青黑色纹路,气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急剧萎靡,刚刚松动的筑基瓶颈非但没有突破,反而连聚气转九层的修为都维持不住,一路狂跌,最终稳定在了六层左右,且经脉受损严重,道基布满裂痕,修行之路几乎就此断绝。

护法的长老溟大惊失色,立刻上前探查,雄厚的灵力涌入涟体内,很快便发现了那枚尚未完全化开的“强脉丹”中,所蕴含的那丝与主流丹道有着细微不同、且与“幽泉真法”格格不入的偏斜丹韵正是罪魁祸首!

“良行丹药有诡!” 溟长老又惊又怒,声音如同寒冰炸裂。

此事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迅速在“涟漪泽”乃至更广泛的水族势力中引起轩然大波。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伴随着各种传讯符箓、灵念交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整个修行界扩散。

很快,许多个人或小势力受害者站出来佐证。

一位修炼刚猛雷法的散修,在与人争斗重伤后,服下良行的“回春丹”,结果药力中的“温和”偏斜反而助长了体内残留的异种雷力,导致伤上加伤,修为从元神转三层跌落至魂藏转九层。

一个专精暗影刺杀之道的家族,其子弟长期服用良行的“敛息丹”辅助潜行,却在一次集体行动中,因丹药丹韵中那丝“绵长”偏斜与家族秘法所需的“瞬间爆发隐匿”产生微妙冲突,导致集体气息紊乱,行动失败,死伤惨重。

最令人扼腕的,是一位寿元将尽、德高望重的树人族长老,他寄希望于良行炼制的上品“延寿丹”能为他续命百年,完成一桩未了心愿。然而,在服用丹药后,那蕴含的偏斜道韵与他自身那古老、厚重、讲究自然枯荣的道统产生了根本性冲突。庞大的生机非但未能延续,反而如同失控的洪流,冲垮了他本就摇摇欲坠的道基。在众多族人的悲恸目光中,这位长老庞大的本体瞬间失去所有光泽,化作一株毫无生机的枯木,投入轮回。

恐慌如同最致命的瘟疫,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蔓延开来。“良行丹毒”、“道基之害”的消息如同风暴,席卷了各个层面的修行者。无数服用过其丹药的修士陷入集体性恐慌,纷纷内视自查,引发了大规模的骚乱、信任危机乃至互相猜疑指责。坊市中断,交易停滞,宗门内讧,家族倾轧……那些因丹药冲突而修为滑落者,或因寿元不足当场坐化,或因实力大减在宿怨仇杀或险地历练中陨落。下层修真界因此事产生的动荡、伤杀与混乱,其惨烈程度,远比良行最初在最坏的预想中勾勒的画面,还要恐怖百倍、千倍!

#########

松烟山外,往日里车水马龙、求丹者排成长龙的盛景早已荡然无存。山门紧闭,护山大阵全开,流转的光华却显得黯淡而沉重。山门外,残留着一些愤怒修士攻击阵法留下的痕迹,以及更多远远驻足、指指点点的身影。无数传讯符箓、质问的灵念如同狂风暴雨般冲击着山门禁制,内容从最初的疑惑、质询,迅速转变为斥责、怒骂,乃至最恶毒的诅咒与索命宣言。

丹室之内,良行颓然坐在冰冷的□□上,面色灰败,眼神空洞,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千岁。外界的一切喧嚣、愤怒与悲鸣,他都通过灵念清晰地感知着。那位树人族长老化作枯木的景象,无数修士道途断绝的惨状,以及由此引发的连锁悲剧,如同无数把烧红的烙铁,反复灼烫着他的灵魂。无尽的悔恨、自责与绝望如同毒藤,将他紧紧缠绕,几乎窒息。

他本以为,下一刻就会有无数愤怒的修士,乃至那些受害者的师门长辈,联手打碎山门,将他拖出去,承受世间最残酷的刑罚,形神俱灭亦不足以平息众怒。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最初穿透重重禁制、直接在他心神中响起的,并非复仇的烈焰,而是几道沉凝如山、带着历经无尽沧桑后的复杂意味的灵念。

“良行小友。”一道如同古木年轮般苍老的灵念缓缓传来,带着一声悠长的叹息,“此事……唉……吾之一脉,亦有后辈弟子受此丹害,修为跌落一阶,道途坎坷。心中悲愤,自是难免。然,回溯吾等修行之路,漫漫岁月,谁能断言自身道途从未偏离?谁在求证‘显真’的过程中,敢言每一步都踏在绝对无误的基石之上?歧路、迷障,本就是修行的一部分。”

另一道清冷如冰泉的灵念接口,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吾等臻至显真境,审视自身道果,谁没有走过弯路?谁没有在探索大道时,留下过或大或小的瑕疵与遗憾?汝之丹道,‘流云’之意本属上乘,济世之心亦非虚假。此番劫难,于汝,是道心之拷问,是丹途之重铸;于那无数服丹者,是道基之考验,是缘法之无常。祸兮福所倚,若能勘破,未必不是一番新的造化。”

又有灵念道,带着一丝看透世情的淡然:“大规模道统冲突与道削,确是可悲可叹。然究其根本,亦是众生在各自道途上必须面对的变量与考验。滑落之境界,只要真灵不昧,根基未彻底毁弃,勤加修持,多则百年,少则数十年,亦有恢复乃至更进一步之机。至于因此引发的下层动荡、势力更迭、因果循环……弱肉强食,缘起缘灭,亦是天道运转之一环。吾等高位,若事事插手,反倒可能引动更大劫数,干涉天地自然之序。”

这些来自高阶修行者的讯息,并没有他预想中的雷霆震怒,反而带着一种近乎残酷的“理解”与“宽容”。他们并非不痛惜后辈的损失,但到了他们的境界,见证了太多兴衰成败,更明白“道”之无常与不可测。每一位修行者都是独立的探索者,也都可能成为他人道途上的“缘”或“劫”,无论是无意还是有心。良行之事,规模虽大,性质却并非首例,在那漫长的修行历史中,类似的、因某位强者道途偏差而引发的连锁灾难,并非孤例。这宽容,并非对罪责的免除,而是对“道途多艰”这一事实的默认。

良行怔住了,跪坐在冰冷的□□上,久久无言。这比他预想中的任何惩罚都更让他难以承受。这沉重的“理解”,如同最锋利的刀刃,剖开了他试图以死亡或惩罚来寻求解脱的懦弱。他连以死谢罪的资格,似乎都被这更高层面的“道”之视角所剥夺。

沉默,如同实质般充斥在丹室中,持续了许久许久。

最终,良行缓缓地,极其艰难地站起身来,因久坐而僵硬的关节发出细微的“咯吱”声。他整理了一下褶皱的衣袍,向着虚空,向着那些传来灵念的方向,深深一拜。这一拜,并非乞求原谅,而是表示他接受了这份沉重的“因果”,以及随之而来的责任。

他挥手,撤去了松烟山的护山大阵。没有辩解,没有逃亡。他开启了自己所有珍藏的药材库,动用了积累千年的灵材宝药,甚至不惜损耗本命元气,开始疯狂地开炉炼丹。

不再追求那些蕴含高深道韵、能助人突破瓶颈的上品灵丹,而是专注于炼制最基础、最朴实无华,却也是目前无数受害修士最急需的“培元丹”、“凝气丹”、“续脉丹”、“蕴腑丹”、“增寿丹”……他将这些丹药,以最精纯的手法炼制,确保药效达到同类丹药的极致,且不含任何个人独特的丹韵或道韵,只保留最本初、最中正平和的药力。

然后,他通过各种渠道,联系那些已知的受害者宗门、家族、散修联盟,将这些丹药无偿地、大量地赠送出去。他公开了一份详细的说明,坦诚了自己丹道中的“偏斜”可能造成的危害,并附上了如何初步自查、以及这些基础丹药的适用情况。他不求原谅,只希望能为那些因他而道途受损的修士,提供一丝恢复的可能,减轻一分痛苦。

他知道,这远远无法弥补他造成的伤害,尤其是那些已然逝去的、投入轮回的生命。他也知道,自己的丹道名声已然彻底崩塌,“良行”二字在未来很长岁月里,或许都会与“丹毒”划上等号,信任的重建,遥遥无期。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你的大师兄

逆剑狂神

伏天氏免费阅读全文

我!直播当皇帝

太过分了二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