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写到半道,那个时候想,这一次就不写后记了吧。
因为很多话语都像自我感动的性质,肯定还会跑题去说一堆无关的生活话题。
但每一次的道别都应该郑重,更何况故事越临近结尾,我的心理活动越来越强烈。
有好多话想说,有许多话我必须说。
该从哪里说起呢?
对美好青春的追忆?对阿眠和阿枕的亏欠?对周遭世界的感同身受?
其实在九号愣愣地敲下“全文完”的时候,心底的声音很多很杂。
现在间隔了一天,似乎更理不清自己的思绪了。
那不如先说说我和“辛眠”的初遇吧。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故事的关键节点出现在脑海的了。依稀记得在很多个闷坐在课桌前看黑板的时间里,偶尔会从老师手中的粉笔走神,去想另一个时空里的那个女孩子。
所以,应该是在高中,和名字尚未确定的辛眠首次见面。
起初是简单的一个冷清清的女孩,最普通的转学生情节,用美貌惊艳整个班级。
某一天读到什么描写镜子的文字时,忽然就有她和一个男孩在镜子里的对视情节蹦出来。
高中的时候忙于题海,烦躁于人际关系,应付那时候的生活就累得我够呛。
其实也是在拖延。
小学的时候就试过写一写脑子里稀奇古怪的想法,可是每次手写那么十来页,就把故事丢下了。
初中亦是。
高中三年,脑洞来了好多个:这一本的辛眠,下一本的希希,还有未来的一本姐弟校园文,再有一本军旅和娱乐圈。
经常靠挑选出一对女男的故事在脑海里演练来做学习之余的放松,偏偏就是不肯动笔去写。
有开几个备忘录来记录零碎的灵感,但一直不知道自己能有把一个故事写完的能力,因为自己一直是一个懒惰的人。对写小说的热爱算坚持,没有像其她爱好那样蜻蜓点水的三分钟热度。只是在23年之前,我都没发现原来把那些故事写完整会是这样一件幸福感满满的事。
这里要谢谢大一遇到的那位老师,如果不是她的作业要求,让我头一次完成了几万字短篇小说的创作,发现了写故事的甜头,大概我还是一个只会想不会去做的人。
原本第一本是在希希的故事和辛眠的故事里选择的,结果在《红楼梦》的阅读里,来了更强烈的灵感,先写了阿水的故事。
刚好,给我余出了更多的、丰富辛眠故事的时间。
阿眠的身世大概是在23年七月份左右确定的(其实我以为是更早,但是没想到记忆欺骗了我。网上的资料显示,那个视频的出现是在23年7月)那样现实的因素加进去之后,我对这一本的内容定为“剧情流”。
起初只想写“喻仕民”这个群体的罪行,因为在网络平台看到那个姐姐的自述,太让我生气和无力。
总在关注这些事件,奈何我人微言轻,撬动不了这个社会的规则。
既然有写小说的能力,那我就在我的书里控诉吧。
其实我知道,用处不大。
就算这一本有运气被很多人看见了,可也都是女孩子居多,真正的施暴者不会来翻我的书看,看完还自省觉得自己不对。
但我总想写,不写就有一团气堵在胸口,怎么都散不掉。
那时候的我对这个世界还抱着许许多多的期待,想着有黑暗面又如何?反正阳光照耀的地方居多。
但23年到25年,看到了更多的不公,也听到了身边朋友的亲身经历。
我越来越失望,又恨自己的无能,怎么就走不到权力中心去保护一切我想保护的人。
于是,阿眠的故事里,越来越多的事情被加进去。
我不敢说故事有原型。但是“喻辛眠”、“闻觉晓”、“小怡”、“秋英瑛”、“宁漪”,包括阿眠遇到的委托人(那三个饭店的女孩子、委托人30的妹妹、那对母女),甚至于在医院里给十六岁的阿眠撑伞的那个小妹妹,在现实中都是有对应的群体的。
因为都是我在新闻里看到的,那些鲜活的存在。
有教授的讲座,说文学就是要照亮那一部分无法发声的人。老师举了祥林嫂的例子,说因为有鲁迅笔下的《祝福》,我们才关注到了“祥林嫂”那一群人。
自知资质粗陋浅薄,当然不敢妄称自己的小说是文学。但我想,能不能也让我的小说里有那一部分人的出现?
算不上警醒吧,可希望愿意花费时间来阅读我的文字的女孩子知道这个世界危机四伏,总在打善良美好的人的主意。
总在教育容易受害的人要保护自己,而不去敲那些有作案能力的人的脑袋说你必须管好自己。这是世界的荒谬之处。
但恶人不会觉得自己有错。恶人也永远不会消失,所以我们只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防范能力。
现在的女孩子都很棒。
在我初高中的时候读言情小说,以为全世界的男性都如女性作者笔下的男主角那样美好纯情。
那时候也陷入了一段甘之如饴的暗恋,以为爱情就是人生最大的事情。幸好没有荒废学业,后来发现我的人生路那么长,太多太多事情比成家重要千百倍。并且也意识到了言情小说太像理想的乌托邦,其实这个社会对女性的围剿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幸好,现在接触到的十来岁的妹妹里,她们都比我清醒很多了。
她们对爱情依旧有向往,只是更知道自我比他人占比更重。
写阿眠的故事时,也好多次笑自己,觉得写这些有什么用呢?觉得自己好自不量力,妄图靠一本没人看的小说去对抗社会的不公。
可是想了又想,总要做一些没有回报的事情。
就当是为了经常愤愤不平的自己的灵魂。
不写的话,以后会后悔的。
在阿眠的故事酝酿的差不多,还在写姰姰的故事时,促使我确定阿眠身世的那个姐姐的事情迎来了审判的结果。
十一年。
挺少的。
所以,喻仕民的死刑,不是因为辛夷的死,也不是因为他加在了阿眠和妈妈身上的拳脚。
是因为别的。
那段时间又是生气和无力,全网都在关注,都在为那个姐姐加油。我不是一个喜欢发评论的人,但是我和朋友都在看那些法庭外的视频。看到那个姐姐在哭,我实在看不下去,就退出了手机。
那时候就想,我一定要快快写完姰姰的故事,快快开始阿眠的故事。
一直在担心自己写得不够隐晦,因为除开“家事”之外,还涉及到了一些通常不能张口说的事。
也蛮害怕的,努力写了三个月的将近三十五万会不会哪一天就被上了锁。
一边忧虑,一边得到了大学三年难得的闲暇,一天就写下九千甚至一万字。
没想到这一本可以写得这么快,是目前字数最多的一本,也是写得最快的一本。
原来才写了三个月。在写作的过程中,时常在教室里恍惚,以为自己写这一本已经写了好几年。接着突然去回忆,其实三月初才刚刚动笔。
大概是阿眠的故事时间跨度太长,一下子就从比我小的年纪,走到了比我更前面的人生。
挺奇妙的,似乎我在三个月的日夜里经历了一个十二年。
这一次,没有那么多的不舍了。
因为我知道她们的结局太苦,我不愿意再看。
设想好阿眠是一个悲剧性人物,所以连名字,我都给她取得听起来很苦:辛眠,辛苦、睡眠——难以入眠。
因为要给她救赎,“归枕”就出现了。觉晓的名字里有希望的寓意,所以她也是阿眠生命里的太阳。
在剧情越来越靠近结尾的时候,我几度不想再写下去。想着不如就让故事停在最美好的时候吧,不然真的对阿眠好抱歉。
可惜做不到,那样故事太不完整了。
在真正开始写之前,我从没有想到会把阿眠和阿枕的感情线写那么详细。可以说,我这一本是“为了吃醋而包的饺子”,写作的目的性太强,我原本只是想痛骂这个社会的。
莫名就写了那么多让我都很感动的爱情故事。
两个好认真在爱的人,我最喜欢的校园题材,又是阿枕这样一个好久没见到的纯情小太阳人设。
所以,好多次,在写她们的高中或是大学的时候,我都想改掉结局,让她们幸幸福福在一起。
但是这个结局是在阿眠的身世确定之后就定下来的。
阿眠是在这个逼少年磨平棱角变成麻木不仁的社会里抱着一腔孤勇前进的人,因为她自己就受过那么多无可奈何,她必须为少有能力的人发声。
她身上不仅有让我揪心的女性受害者的影子,还有很多让我热泪盈眶的社会上坚守正义的人的缩影。
正因为她站到整个社会的规则的对立面,她的结局就注定了。
而我想要be,觉得不如就让她爱的那个男孩为了保护她失去生命好了。
这里就有一个前提:她们两个相爱到感情可以战胜人自保的本能。
所以,我越写阿枕的感情至纯至善,越觉得这个结局才是最合理的。
尽管自己也好多次在无光的夜里,脑海浮现巷子口女孩男孩身下一滩鲜血的画面时就控制不住流眼泪。
为了最强烈的悲剧效果,我成了一个很坏很坏的执笔者。把亲爱的阿眠放入了一次又一次喜悦和大悲的情绪转换里。让她还没来得及反应幸福,压倒她生命的悲哀就来了。
跟朋友的聊天里,对阿眠说过无数次抱歉。自己的日记本里,同样有许多句献给阿眠的“对不起”。
没具体去构思这个故事的时候,一开始对最终章的设想是以一个开放式的描写来结束:阿眠做了一个噩梦清醒过来,噩梦里是阿枕白血病、死在坏人的刀下,而她深陷其中无法分清梦境和现实的时候,看见了厨房里在做早餐的阿枕。
想着会把这一章的内容写得梦幻,暗示这也是阿眠的梦,但当作是开放式结局。
大概写到三十来章,阿枕和阿眠重新告白确认关系的时候,我就想这样的结局不够的,完全不足够我弥补她们两个。
于是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写IF线才行。
在另一个平行时空里,满世界都是美好,每一个人都过得幸福。
如此,才能让我减轻对阿眠的愧疚。
小漪也是在几年前看了一些事情之后就确定的人物,但是本来没想给霖霖和晓晓也加上后来的悲剧色彩,可是既然打了“悲剧”的tag,不如就贯彻到底好了。
毕竟也说是现实主义向,她们的结尾出现,才更真实吧。
真实到我不愿意面对。
对她们也是有亏欠的,让霖霖活成她最讨厌的样子,让晓晓的爱情在一瞬之间错过。
可是现实似乎就是这样子。
大概是越来越临近被放出学校而去直面社会的时候了,所以我对未来越来越害怕,也带了很多悲观色彩。
写到她们在面临毕业的迷茫时,其实也是那段时间的我的真实想法。
现在的经济太差劲,身边人都在说考公考研考编三件套,仿佛离开这三个,人生就会完蛋。
大学的我是平庸的一个,原想随便考一下公务员试试好了。但越来越严峻的就业环境,加上本身没什么出彩的大学经历,无形之中就把焦虑加给了我。
大一大二的时候悠哉悠哉,认真听课记笔记,努力复习准备期末考,绩点不算差,两百多人的年级里也能够挤进个前二十。但对我来说没什么用处,只是要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身边的朋友忙竞赛、忙社团、忙入党,我都抱着自己有兴趣才去干。因此从来没有去参加过大创或大挑的队伍;社团留任在自己喜欢的那一个,大三也离开了;入党的事情失败了一次就放弃。
等到了大三下学期,人生的十字路口悄然建在了我的眼前,我忽然就茫然不敢前进。
其实前两年那股悠闲劲儿也是来自写小说这一个梦想,那时候自命不凡,以为肯定能靠网文轻松赚钱。直到24年暑假签约晋江,我还是这种该死的骄傲的态度。于是被现实狠狠打脸,意识到梦想的路原来很难走,自己也还不够格一脚踏上山顶。
有时候的确是很想坐时光机回去,拍醒盲目自大的自己。
不能因为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就以为自己也可以。
逐渐意识到之后,就开始不看别人的光鲜亮丽了,因为我能看清她们现在的笑容背后,是多少的血汗堆积。
不脚踏实地,哪里会有成为闪耀的群星之一的机会呢?
要好好学习,但是在网上一搜经验贴就焦虑。
试图稳定焦躁的心灵时,就去想:我只是想单纯有个地方写文,为什么要在意那么多数据?
是啊,既然不追求结果,为什么又一直在间歇性焦虑呢?
经常用这句话劝自己,但是面对未来已来,太迷茫了。
今年的三、四月其实很轻松,广州正是天晴不至于燥热又不太冷的时节。
这学期的课少了很多,那时候的我学一学计算机,和朋友商量第二天要用小锅做的饭菜,下午睡醒觉背上羽毛球拍去找阴凉地打球。两个人大汗淋漓,就骑上电动车去校门口找好吃的。回宿舍洗过澡,两个人再一起去家教,七点分别,九点在那个小区门口见,一块回宿舍。
和朋友在一起都会很开心,我们的笑声很夸张,前后坐着的距离也几乎是前胸贴后背。我们从很多树底下过,笑容亮过了头顶的月亮。
那时候的太阳总出来,还有微风,是穿外套和短袖都可以的程度。
后来的五月,广州开始下雨。五一假期时让我误以为夏天要到了的晴天之后,是几乎一个月不间断的雨。
对未来的思考就在这个时候强硬地摆到了面前。
我忽然就明白了21岁的大家都在偷偷哭泣。
专注于专升本的好朋友在家里备考,天天给我发信息说焦虑怕考不上,怕父母的责怪;
忙于保研的朋友从大二开始就老是泡在图书馆,这个学期更是除了上课和晚上都在宿舍见不到她的影子。我们都觉得她很厉害很厉害,一个超级坚定超级有力量的女孩子,可是她半夜也会拍下自己崩溃到哭泣的照片;
准备着申海外研究生的朋友大一开始就忙得要命,各种竞赛、社团、三下乡,她说自己好像十几年都没有休息过。现在又开始备考雅思和公务员,还要努力靠家教和兼职赚够海外研究生的房费。
我在偷偷坚持从初中就种下的写小说的梦想,可惜收效甚微。梦想和现实经常性发出碰撞,我的梦想不得不为现实让路。
和朋友聊天,她们总劝我不要想着把小说当主业,那样太难了。
我知道的,但是我胆小怯懦,在舒适圈待了太久,突然就不敢去面对企业的面试和严峻的就业环境。
其实是太害怕不好的结果,所以我一直在逃避。
既然如此,就试着学一学公务员,拿个铁饭碗。
可是一碰题册就崩溃到想哭,或许是身体对被圈住的生活的反抗。
五月中到五月底,教学周快结束,我靠“结课论文”为借口,把行测的学习放到了一边。这段时间我七点半起床,八点到教室,控制不住就开始码字。
论文写完,期末周将至。阿眠的故事越来越靠近结尾,我就继续不停写,不停写。
在空教室自习,逼自己先看一看复习资料或论文,接着一坐就坐到了十二点,才慢吞吞回宿舍找午饭吃。午觉前和午觉后,都捧着手机在床上敲键盘。
心底暗流激涌,在担心未来和临近的期末考。
可是更大的是开心。
从没有想过自己能连续两三周都做到天天的码字量是八千字打底。脑子完全不累,全身心都是愉悦。
越来越看清自己不想上班的事实,奈何还做不到自由撰稿人的资格。
很矛盾,很纠结,心脏都要拧成一块。
有这学期毕业的朋友,前几天在群聊里发信息,说学校今年强制毕业生在月中离校。
很舍不得她们,同时更看到了就业的困境。几个女孩子,相约去另外一个城市住青旅找工作,还说看了看城中村的房子。看到她传回来的照片,是小时候的我最不愿意面对的处境。
小时候在家乡这座小县城,想着能考出去就好了,想着能在一线城市立足就好了。
学校是一步步从县城到市区,再到省会了,现在却对一线城市的生存环境起了退缩的心思。
只想到一个能让我内心宁静的地方,过好自己的小生活一辈子就好。
还是很想成为一个厉害的大人的,但现在似乎也不差。
每天的生活都挺满足的。
吐槽了三年的大学生活,现在细细想来,其中好多个时刻都在闪烁着永远不会黯淡的亮光。
此时此刻的我心情是宁静的,所以写出来的东西让自己心底被压着的那一块焦躁的灵魂都平静了下去。
还是不知道这一本的数据会怎么样,已经间歇性地焦虑了两个星期。
其实写到现在了,数据还是惨淡,应该说明我写得很差。难以判断自己是不是写文的这块料,因为回读那些文字和故事的时候,我自己都是很喜欢的。
没办法,自己的孩子,总要溺爱一些。
不过,比起去年写阿水的故事时,我的心其实平静了很多。
不再想着自己能成名,只想着比过去的自己有进步就好。
大概,这也是我的少年意气被打磨掉的表现吧。
其实也是过去太狂妄的自己带来的后果。
但总归不是坏的。
这学期深入接触到了老庄的思想,想着就这样顺其自然地过一生是很不错的选择。
任其一切发生,我不悲不喜。
偶尔几次盼望着自己的文能被很多很多人看见,是想逃避现实的时候,也是想赚很多钱的时候——我的物欲向来很低,对金钱有莫大的**时,是很想打脸家里那些说女孩子不可能靠自己的双手赚和男人同等的金钱的长辈。
因为题材原因,最开始做好的准备就是这一本没有任何人看——唯一一个野生收藏的那个小天使或许会看。后来不停丰富阿眠的人生,我渐渐觉得她们的故事太值得被看见了。和几个朋友都说过,不是我值得被看见,是她们的故事值得被看见。
我的文笔大概还是稚嫩,或许可以用上“不太好”的形容,可是如果有人能喜欢她们的故事就好了。
这样几个努力生活、热爱自己的女孩子值得被看见。
阿枕这样的男孩子也值得被看见。
其实很担心会落入“女性苦难叙事”的怪圈。最开始的辛夷是一个和阿眠一样少话的女孩子——从前是活泼可爱的,经过婚姻之后就变得沉默寡言、郁郁寡欢。我想用这个来突出喻仕民的伤害。
后来忽然一想——凭什么?
女性从来不是遇上天敌了只敢躲回洞里的兔子。我们是雌鹰,是猎豹——当然,也可以是兔子。我们可以是任何我们想成为的样子。但我们绝对不是软弱的、无能的。
或许女性男性的身体构造不同致使我们在力量上比男性会弱一些,但我们可以突破“弱势群体”。
女性一直都是坚强的。所以我修改了人设,把女性角色都写得坚韧。
很经常去反省,思考着,我应该没有刻画放大女性的苦难吧。
写前两本的时候,内心总在不舍和她们的分别。那时候,会用“她们在我看不见的时空里继续幸福”来安慰自己。
这一次,我没办法说出这句话了。
太荆棘丛生的社会背景,我希望她们好吧。只要和好朋友在一起,只要她们还是她们,什么都可以走过去的。
这么渴望把正文写完的原因还有一个——我要快点写IF线,给阿眠和阿枕一个特别美满的结局。
那个世界里,到处都会是幸福和浪漫主义的泡泡。
她们在里面奔跑、牵手、稳稳当当往前走。
是她们应该得到的。
也是这个世界原本该有的样子。
不过,要按下心中的躁动,先收收心,过了期末考再说。
那么,阿眠,再见。
其她朋友的告别,就拜托你替我带给她们了。
知道你不喜欢说道别的话语,但是没关系,我说就好。
会经常想起你们的。
很爱很爱你们。
下次见。
二零二五年六月十日晚十九时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3章 后记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