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睢阳往事
次日下午,顾影怜与林惊风坐在院子的竹椅上品茶。她问道:“逸云,你为何选择孤身隐居在这深山?”
林惊风的神色瞬间黯淡下来,他缓缓说道:“你来自未来,应当知晓唐代的睢阳之战,我是那场战争中少数的幸存者之一。前些日子,我夜半惊醒,回忆起往事,便写下了一段文字,既是记录那场战争的真相,也是为了整理自己的记忆与情感。你读了之后,便能明白一切。” 说着,他回到正房,从书架中取出一卷写满字的麻纸,走到院子里,将麻纸递给顾影怜:“你读一读吧。”然后,他踱到水池边,观看游鱼。
顾影怜展开麻纸:
睢阳血录
京兆林惊风,字逸云,年四十有五,关内道良家子也。高祖讳文儒,太宗朝弘文馆学士,与虞世南共校《群书治要》;父讳宗闵,华州司户参军,尝修《华州图经》十卷。某幼承庭训,通《诗》《易》,旁涉《黄帝内经》,年弱冠举明经科,以策论《议府兵制当因时损益》忤考官,遂投笔从戎。
至德元载,谒河南节度使张公巡于雍丘,署节度掌书记,掌军中文牍。公见某《从军诗》“墨池飞将血,药杵捣霜寒”,叹曰:“真儒将也!”乃兼领左威卫第三队队正,率五十陌刀手屯南门。
草《守城十策》上张公,其略曰:“清野第一,积粮第二,用间第三......”公纳七策,刻于城防图。又作《讨贼檄文》:“睢阳者,太宗皇帝百战之地,岂容犬戎毁其邱墟?” 传檄州县,义兵响应者万计。
创“连环斫阵”:五人为伍,前盾后刀,“首斫马足,次斫马首,末斫贼喉”。至德二载正月,贼将尹子奇以十三万众攻城,某率队斫其前锋骑兵三百,贼大呼“唐有陌刀神!”
主军中医药局,制“五毒金疮散”:取三七三两、血竭二两、炉甘石一两,蜜调敷之,立止金疮血。裨将雷万春面中六矢,某为刮骨去镞,敷药毕,笑谓:“将军面如猬毛,犹能骂贼乎?”万春大笑,血流满襟。
十月初九,城破。某左手握狼毫笔,右手握陌刀,力战被执。贼酋尹子奇爱其才,曰:“降则授汝大将军。”某唾之:“吾祖书斋在朱雀街东,岂容逆贼污染!”
夜以羊血涂颈诈死,藏于轜车夹层。值张镐援军至,持张公铜鱼符,随斥候突围。渡汴水时,解陌刀沉于河,誓曰:“利器不杀同胞!”
余归长安,方知家室荡尽。心灰意冷,乃往依苍冥山北辰宫李怀虚真人。真人者,先祖旧友也,高宗朝时即隐苍冥,肇建北辰宫。途次,购胡商枣红马一匹,因名之曰“红云”,策骑至苍冥。及至宫阙,方知李真人已蝉蜕二祀,宫观芜没已久。余见山灵氤氲,可避尘嚣,遂葺宫观,洒扫庭除毕,栖止焉。晨钞《道德》,午肄五禽,暮诠《千金》。尝于丹房题壁曰:"笔砚销兵气,参苓养太和。夜闻山鬼泣,犹唱睢阳歌。"
砚底刻张公赠语:“以文为戈,以医为甲”,朝夕省视。今录《睢阳守城日志》残卷四卷、《战地单方》一卷,藏于石室。若后世有问者,当告之:“睢阳十万户,存者四百人,非战之罪,乃天欲存唐祚也!”
顾影怜读罢,走到水池边,轻轻环住林惊风的腰,将头靠在他肩头,身子微微颤抖。片刻后,她松开手臂,抬起头,望着林惊风,轻声说道:“原来你正房的那方砚台,竟是张巡将军所赠。唐代的韩愈,出生时距睢阳之战已过去11年,后来他成为了大文学家,写下《张中丞传后叙》,高度评价张巡,‘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然而,也有人认为,张巡杀妾飨军,导致城内约3万百姓被食,手段未免过于极端,而且最终睢阳还是没有守住。”
林惊风道:“战争会将人变成禽兽。作为旁观者,评价起来确实很轻松。但若身处其中,面对家国存亡,又该如何抉择?张巡以一城之力,抵御叛军百万之众,其勇气与决心令人敬佩。即便手段极端,也情有可原。韩愈对他的高度评价,正是看到了他在乱世中的担当与牺牲。至于睢阳未守,也非他一人的过错,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历史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简单地以成败论英雄,未免过于片面。”
顾影怜道:“如果再回到当年,你还会参加睢阳之战吗?”
林惊风沉吟片刻,指着院中的老桃树道:“很难回答。十九载观此桃树,方知生灭本无分别——当年若开城,或许能催生更早的元和削藩,又或许中原早成回鹘牧场,谁说得清?然而,修道者参透‘天地不仁’后,仍有可能会选择‘强行者有志’,‘知其不可而为之’。”
顾影怜道:“《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上古真人,如果遭遇战争,他会伸以援手,拯民众于水火吗?”
林惊风道:“上古真人不会直接干预战争。因其本质是‘提挈天地,把握阴阳’的道之化身,视战争为阴阳失衡的自然调节。仅在道统濒危时,才会以‘治未病’的原则间接介入,通过传授养生术或调和地气消解战乱根源,而非主观拯救生灵。”
顾影怜道:“怎么调和地气呢?”
林惊风道:“上古真人传授养生术,以《内经》‘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之法,教人呼吸精气、独立守神,消解贪欲根源;调和地气则遵阴阳五行,通九窍利水道、植木固土,使五谷应四时。此即‘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 ‘治未病’ 之天道实践。”
顾影怜道:“历史上战争不断,是真人不存,抑或真人不仁?”
林惊风道:“非关真人存灭,在世人是否遵道。真人如明月映江,江自浑浊,岂碍月辉?”
顾影怜道:“遵道者少,战争不可避免?”
林惊风道:“乱世守精保命,传导引术消戾气,施小善聚微光,即 ‘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
顾影怜道:“你好像对一切都有答案。”
林惊风道:“知易行难。”
顾影怜道:“你说你四十五了?你看上去好像二十七八的样子。”
林惊风道:“自隐居后,每日吸山林清气,服松针柏实,又常行五禽戏,心不役于物,形骸自然轻健。卿芳龄几何?”
“你看我像多少岁?”她拢了拢鬓边被山风拂乱的发丝。
林惊风道:“二十四五。”
顾影怜道:“我来这里之前已经四十了。”
林惊风道:“苍冥山中,年齿何干?其地有芳英,亦有败叶,万象皆为幻相耳。”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