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御史和将军 > 第30章 恩重如山(十八)

第30章 恩重如山(十八)

桃生说先生回来的时候没有什么异样,面色也正常,言语也正常,举止也正常,回了书房照常做事。夙夜在公,一如既往。

“可是……”管家的话半断不断地推到嘴边,半天也只絮叨着“可是”。

“可是什么?”宋时拿着书问。

先生办公之余还不忘找他考校诗书。

桃生想了想,把重新热过的饭菜放到宋时怀里,拜托道:“小时哥,记得考校时催催大人身体为重。”

管家也寄予厚望地看着他。

宋时慌乱接过盛饭菜的木盘,迟钝地点了点头。

他只知道抓到截信人的事,认完人后他就被人遣回来了。他以为抓到贼子,先生应该十分开心才对,现下看来,似乎有些偏移。

夜风寒冷冽人,不断翻飞袖袍,宋时正庆幸晚间多搭了几件内衫,就看见冷漠的风灌进门中,摇得大开的木门嘎嘎作响,红色的木门沿有时还会拍在墙上,然后晃动着,似乎摇摇欲坠。

宋时进门后打了声招呼,将饭菜放下,首先就去把吓人的门关紧。默默走到大人旁边,推了推饭菜,“先生……先生还没用过晚膳吧?”

“好。”赵谐微微一笑,停下摆动的笔,示意他坐下。

似乎没有不对。然而宋时欲言又止。

门关了,秋风似乎还在,强卷走了一切,显得人孤峭而渺远。当然,宋时清楚这只不过是自己的迷思,但要让自己承认先生没有不对劲的话,除非那件血衣已经被换下来。

那件回来时便穿着的沾了血的衣服,还单薄地留在赵谐身上。

“《道德经》?”赵谐接过他拿来的书,“今天怎么决定拿这个?”

“古人有言:‘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又‘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宋时解释道:“因其为‘治世之要’、‘万物之至根’,宋时认为,或可略作行事之鉴。”

赵谐点点头,眼中赞许,然后打开书,开始翻页。

“咳咳……”宋时喉咙好像忽然发痒似的,不适地清了清嗓子,然后说:“老子言:‘贵以身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托天下。’”

赵谐转头看宋时,静默着等候下文。

宋时被盯着,有些紧张,眼睛都不敢抬,硬着头皮接着说下去:“宋时不解其意,不知先生可能解惑?”

赵谐安静了会儿,宋时手脚都发汗了,才终于开口:“曾有言,解一言,而看全篇。宠辱之下,惊荣辱而损已身,绝不可取。爱人先爱己,贵己者,天下可贵;爱人者,天下可爱。百姓亦可安心寄托。”

“那先生,该如何宠辱不惊,如何贵身安心?”

“‘致虚极,守静笃’,又顺自然无为。”

“是啊。”宋时偷偷瞥了一眼赵谐,“天道自然,生死有……‘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宋时看到先生身上的血,便知有人出事,说到一半觉得自己是在再揭伤疤,最后胡乱扯了句书里的话还是不对劲。

赵谐却态度正常地接了下去,“‘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以其生生之厚。’”

尽享生命的人,十分之三;短命早死的人,十分之三;本可以长久,却陷入死地的人,也有十分之三,他们追逐生活的优厚,追求财富或者权利、地位……

他语气沉静,宋时听不出什么,只能挠挠头。

“《道德经》是治身之要,确实应该多读。”赵谐笑着关上书,在宋时点头的时候,话语一转,“不过,你要劝我保重身体,大可直言。”

宋时摇摆畏缩的视线扫到那没动的饭菜上,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日月令朝暮,鬼神决生死。我只是因为杨桓之死,心中有些复杂。”他的声音低了下去,“‘不善者,吾亦善之’。”

宋时没见过后来牢中的情景,也无从得知,又因为与杨桓并不认识,此时更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先生。不过先生好像也不需要安慰——

“不必担心。我只是尚需要点时间罢了。”赵谐将书塞回宋时手上,“天下间,殊死者、桁杨者、形戮者,举目可见,更不能此时沉沦桎梏。”

宋时看着赵谐,忽然觉得自己小看了先生。先生即便小如萤虫,亦有皓亮之光。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这些书,这些人,都可做借鉴。”赵谐温和道:“回去吧,今日无须考校什么了,回去多看此经,或大有裨益。”

宋时点头说“是”,但站起时磨磨蹭蹭,犹犹豫豫地看向饭菜。

赵谐失笑,无奈道:“我会吃的。”想了想又道:“对了,让桃生去找一下孙含章孙大人,说……”

“先生?”宋时原地等着差遣,“说?”

“说,托孙大人找找杨副掌事的旧籍,帮我查一查名字。”

宋时离开后,饭菜渐渐凉去。赵谐呆呆地坐了一会儿,才又拿起来了笔。

刑部能渗透如斯,其他地方怕也如此,不过就是看哪方伸的手罢了。像吏部,正大光明,摆明了是丞相的势力。

此次锦天司一案,沈重峦摇身成了极大的功臣。看他态度,恐怕未来,他们二人身后各站着丞相与皇帝,变成朝堂明面上最显眼的对峙。

除此之外……赵谐不自觉攥紧了手。杨桓最后附耳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他当时拉下赵谐,说让他仔细想想赵秉政之死……

赵谐甩了甩头,暂时把它扔在脑后。不是不在意,而是现在没空在意,那毕竟已过去了许多年。

翻开手下的各本册子,还有澹州部分县丞瞒报灾情,挟私索贿;藏书阁校书郎偷录宫中书籍,畏罪自戕;砉阳县拒民越诉,枉杀百姓,还有后面北陵道大总管……这些事都看得人忧愁。

微烛将灭,赵谐放下手中的东西,揉了揉太阳穴,又偶然瞥见另一封装裱潦草的信封,上面奇怪的并无落款。他用小剪剪亮了烛火,才拿起了那封信,从里面拿出信纸,一页一页展开。

打开后,赵谐愣住了。

当然不是因为上面粗劣乱行的笔迹,那笔迹他熟悉,但人名却更加熟悉。

——萧从。

这信确是萧从所写?他仔细看了看,那字迹确实应该是萧从的,赵谐见过。

皇帝每次收到萧将军上奏、传信,都要头疼一番。因为萧将军的字实在一言难尽,主要是很难判断字形。皇帝每每需把御史留下,借口一同议事,一本正经地说自己头疼,把奏疏交给别人念。

每次听到赵谐读得磕磕绊绊,眉头大皱到要拧成麻花,天和帝都很开心受罪的不是自己。

虽然不知道萧从写信是不是来回怼自己,但赵谐还没念,就已经开始头疼了。

……

听到恶人伏诛,天和帝的反应不大,只是眯着眼睛想了想,好像这样才想起来那个像影子一样安静的,锦天司的副掌事。然后摆摆手,该赏赐的赏赐,该惩罚的惩罚。

对于许多证人死在牢中,也不过问,只是说:“不还有一个左使吗?让沈重峦严加看管。”然后继续喂自己的鱼。

杨宦未曾掌权锦天司,故而锦天司也牵连不到他。此时依旧跟在皇帝的身后,安静,听话。

御花园里的鱼活泼如初,哪怕进入深秋,水都透着一层冰凉,已管不住它们的躁动。

天和帝拿起鱼食钵一倒,倾泻而下,它们便蜂拥争抢。

“皇上……”杨宦本是和和气气地带着笑,一见便有些着急,欲言又止。

“怎么了?”

“鱼儿无知,贪吃无制,这样容易撑着肚子,浮白而死。”杨宦劝道。

“浮白而死……”天和帝掂量这几个字。

说着,就真有小鱼因为吞了大量的鱼食,大腹便便,肚子翻了过来。然后任水流飘北,越来越远。

“它不好吗?”天和帝问,“顺从,跟随,一见人便欣喜,临了还供人玩乐,多可惜。”

“这,”杨宦安慰道,“能为皇帝献一时之娱,死得其所。”

天和帝的视线看向杨宦,语气奇怪,“皇帝?它在御花园悠游许久,或许也为他人逗弄呢?”

杨宦不急不慢:“虽有此可能,但无论是怎样的精心照料,怎样在御花园游弋,又路过了多少人,百般姿态都只为了圣上一人。圣上若能欢喜,满池鱼都浮白,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公公养鱼久了,果然是自有一套理论。”看着杨宦如斯沉稳,天和帝说。

“岂敢,小人多年尽心侍奉皇上,对于伺鱼之事已一概不知,如今是妄议了!”杨宦埋头告罪。

“无妨。如今鱼已浮白,我倒是想问问公公意见。”

“小人的意见不足一哂……”见天和帝眼睛微厉,杨宦又道:“既已有浮白,应清池理秽,即便池北遥远,也不能放任妨害皇上眼睛才是。”

天和帝盯着杨宦,意味深远,然而杨宦似乎十分恭顺,说完便一直低着头。

气氛沉结,就在杨宦以为天和帝要发难时,天和帝却意外宣布:“既如此,那就将重整锦天司的重任交给爱卿了。”

“这——”杨宦脸上显出惊喜,似乎才反应过来似的,立刻下跪磕头,“多谢皇上隆恩,多谢皇上隆恩。”

“起来吧。至于鱼池,公公就留在这里处理吧。”说完,天和帝便毫不留恋地甩袖离开了。

悠悠的清水荡着太阳和云,水里的鱼依旧雀跃,杨宦的脸却坍塌下来,他的眼睛凝视着浮白的鱼,显出一点郁色来。

那个在宫门前受难被救的小子,绝不会想到他日仰看流云时,世事已纷繁。

不过他的沉重也就这么一点,很快就消失不见,转身离开了。

有个人曾经贷到了一点怜悯的月光,最终是要还回去的,添上高昂的利息。

他想。

终于要到将军的场了!

天和帝:你不要把我当鱼哄

杨宦:我td的再也不要养鱼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0章 恩重如山(十九)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春水摇摇晃

狩心游戏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婚内上瘾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