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站的倾斜角度达到了危险的十二度。悬挂在走廊天花板上的深海压力表爆裂时,飞溅的汞珠在汐脚边聚集成诡异的星座图案。苏砚挣扎着爬起来,发现自己的手掌正按在那些液态金属上——它们没有沾湿皮肤,反而像有生命般绕开他的指纹。
"她在改变金属的晶体结构..."林原的眼镜滑到鼻尖,镜片上反射着汐周身越来越浓稠的蓝色雾气,"这些汞在模仿深海热泉区的矿物沉积!"
老船长突然发出嘶哑的呜咽。他跪在爆裂的标本罐前,浑浊的泪水滚过沟壑纵横的脸——福尔马林液体中悬浮的"标本"正在溶解。那些曾被军医佐藤精心缝合的鳃裂组织化作缕缕靛蓝色丝线,穿过通风管道的网格,如同被磁铁吸引的铁屑般飞向减压舱。
汐的肩胛骨发出皮革撕裂般的声响。两片半透明的鳍膜刺破皮肤舒展开来,上面密布的毛细血管在灯光下呈现珊瑚状的分形图案。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那些飞来的蓝色丝线正自动编织成新的肌肉组织,填补着标本残缺的尾部。
"不是克隆..."苏砚听见自己的声音像从深海传来,"她在...重组?"
整座观测站突然陷入黑暗。备用电源启动前的三秒间隙里,苏砚视网膜上残留着汐最后的影像——她悬浮在减压舱的球形空间内,新生的尾鳍扫过舱壁时留下荧光涂鸦般的生物痕迹。那些发光的黏液逐渐组成清晰的图案:北纬32°14',西经145°36',正是"青鹳丸"的沉船坐标。
当应急灯再度亮起,减压舱已变成巨大的培养皿。汐的躯体在充满蓝色胶状物的舱内缓慢翻转,发丝间游动着微型樽海鞘,它们组成的斐波那契螺旋与苏砚最初在海面见到的完全一致。舱门电子锁显示屏上,压力读数正在疯狂攀升——15个大气压、30、60...这已经超过人类潜水器的极限深度。
"她在重建当年的海底环境。"林原的手指在平板电脑上飞舞,调出太平洋等深线图,"这个坐标位于菲律宾海沟边缘,实际水深应该超过6000米..."
老船长布满老年斑的手突然按住屏幕。他指向某个被红圈标记的次级海岭:"但这里有个热液喷口群,喷出的超临界流体能降低局部水压。"老人颤抖的指尖划过一条虚线,"如果沿着地磁异常带...就像鲸鱼的歌声可以沿着深海声道传播上千公里..."
声呐室突然传来尖锐的警报。主屏幕上,代表汐的生物信号正与某个从深海逼近的巨大物体产生共振。苏砚冲向监控设备时,左耳突然涌入大量陌生声音——日语的口令、金属变形的呻吟、以及某种用梳齿刮擦金属的节奏。这些声波在他的耳蜗里聚合成清晰的单词:
鯨骨の櫛
"鲸骨梳!"苏砚的太阳穴突突跳动,"她说的是这个!"
林原已经打开了标本室的保险柜。在编号1943的密封袋里,静静躺着半截乳白色的物体——那根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梳子,而是用抹香鲸牙齿雕刻的精密仪器。梳齿其实是长短不一的共振腔,齿根处镶嵌着微型黑珍珠,在灯光下泛着虹彩。
当苏砚的手指触碰到珍珠表面,整座观测站如同被巨浪击中般剧烈摇晃。减压舱的观察窗突然呈现海底景象:摇曳的管状蠕虫森林、喷发着黑色烟柱的热泉口、以及...半埋在沉积物中的军舰残骸。汐的悬浮身影正与沉船甲板上某个发光体同步闪烁,仿佛隔空对话。
"双向记忆传输..."林原的平板电脑显示着汐的脑电波图谱,"她在用鲸骨梳作为天线,接收八十年前的生物电信号!"
老船长突然开始用日语唱起童谣。他布满血丝的眼睛盯着减压舱,右手做着奇怪的抓握动作——就像在转动某个不存在的阀门。苏砚这才注意到老人无名指上的环状疤痕,与"青鹳丸"航海日志里描述的轮机长操作习惯完全吻合。
"您祖父...就是当年活下来的轮机员?"
回答他的是声呐系统的疯狂鸣叫。屏幕上,代表汐的光点正与深海信号源重叠,压力读数突破了100个大气压。在所有人反应过来前,减压舱的钛合金外壳突然浮现冰晶状裂纹,超浓缩的盐水如手术刀般精准地切开焊接缝。
"退后!"林原拽着苏砚撞向墙角。
爆裂的舱门释放出飓风般的咸腥气流。悬浮在蓝雾中的汐已经完全蜕变——她的下肢融合成流线型的尾鳍,鳞片在关节处呈现渐变虹彩,耳后裂开两道精致的鳃缝。最震撼的是她手中握着的物体:半截锈蚀的船钟指针,尖端正滴着与苏砚DNA完全匹配的人类血液。
"叶寒的..."苏砚的视网膜上叠加着双重影像:现代实验室的灯光与战时沉船的幽绿应急灯同时闪烁。他的喉结滚动着不属于自己的记忆:"...左轮手枪零件?"
汐的尾鳍扫过满地狼藉。那些飞溅的福尔马林液滴、破碎的玻璃和汞珠突然停滞在空中,组成一幅立体星图。她指向某个由血珠标记的节点,鳃缝震动发出人类语言与鲸歌的混合声波:
"月食...热泉教堂...七个压载水舱..."
观测站外,太平洋的夜色突然被赤潮撕裂。数十公里长的红色藻带组成箭头形状,直指东北方向的海平线。在苏砚逐渐模糊的视线里,汐的身影与记忆中穿军装的年轻人逐渐重叠——他们都做出了相同的动作:将鲸骨梳的尖端抵住自己左胸,正好是心脏上方那道□□留下的旧伤疤位置。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