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影剪得很慢,像是故意要把时间拉长。
“那天我看着你头上挂着个镜头,是在拍短视频吗?”妙影明知故问。
冉慈点点头:“嗯,记录生活。”
声音低低的,还带着颤动。
好听。
妙影继续勾着她说话,“那阿慈会出镜吗?”
不会,她在视频上只闻其声,未见其人。
冉慈摇摇头:“不会。”
……这话也太少了。
妙影有点想念上次见面的冉慈,她无奈地剪下一个番茄,放进冉慈的袋子里,再看她一眼,继续剪番茄,只是速度好像快了一点点。
冉慈在家里没什么存在感,话也少,每次父母跟她说点什么小日常时,都是一问一答,不问不说。
用老话说就是“锄头挖都没得句话”。
其实,她哪里是话少啊,只是父母都没耐心听她长篇大论,她便也识趣地不再叽叽喳喳吵他们罢了。
但久而久之,父母大概是对她的“话少”腻了,不怎么找她聊家常了。
他们当时的态度跟妙影现在的态度差不多——收了话头,沉默下来,气氛便有些凝滞。
她也不喜欢话少的人吗?
冉慈捏住袋子的手紧了紧,像捏紧三分踌躇一般,用不大熟练的语气问:“你是新搬来的吗?”
嗯?
会起话头了,妙影欣慰看她一眼,点头说是呀。她不像冉慈,问一句答一句,像个木头一样。
妙影又自顾自地说下去,她说她第一次误闯进来的时候是来考察民情的,因为她打算长住,如果环境人文太差,那她是住不下去的。
那天妙影拿着同学给的地图找了过来,先是在村口用无人机绕着村子上空走了一圈,街道不是很脏,8分;房子虽然都没有贴瓷砖,但是大多数房子都会带个或大或小的院子,9分;周围都是低田,没有什么挡视野的树林、竹林,看着舒服,9.5分,大榕树下有五群阿婆在聊天,说话时声情并茂,10分。
无人机巡视,比较满意。
妙影又花了大半天将村子的角角落落都走了一遍,村边有个莲花湖,湖边有排青砖瓦房,听说是古代进士住过的,但现在不住人了,成了游客参观的景点。
村里很少听到有人争吵,除了孩子有些吵闹,总体还行。
让心情好上加好的是,路过一片花丛时,有五个小孩一人捧着一小束雏菊送到她手上,嘴甜地说:“鲜花赠美人。”
也不知道他们打哪学来的?
说得还怪让人开心的。
妙影心情一好,从包里掏了几颗糖给他们,他们却齐齐摇头,奶声奶气地说:“妈妈说不能吃陌生人给的糖。”
“……”
看着他们蹦蹦跳跳跑远的身影,妙影剥了颗糖进嘴里,轻哼:“人小鬼大。”
手里的花束太散,不时会掉几枝到地上,妙影从包里翻出个塑料袋装起来,就这么提溜着小孩们的“甜言蜜语”走进了冉慈的番茄棚里。
听她开口的一瞬间,妙影就觉得她的声音耳熟,果不其然,在番茄棚里走了一圈后,对方的身份已能确认——是她喜欢的种地博主——“躺平”。
冉慈沉默着听完,忽然问了句,“你也继承了家产,来这里躺平?”
她像遇到了“同类”,又像一言难尽,语气含了三分似奇怪又似复杂的情绪。
妙影托着番茄左右转了转,意味深长“嗯”了一声,“我带着我奶奶一起来躺平了。”
拿着她爷爷的遗产来安享晚年。
“你……”冉慈欲言又止。
妙影不解:“嗯?”
“没事,挺好的。”
冉慈想问“你没有弟弟妹妹吗?你奶奶怎么会愿意跟着你呢?”
但这些话题以她们这个熟悉程度来看,问出来就有些冒昧了。
妙影也问她是怎么找到这个村子的?
冉慈是今年春天时来的,不过是在漫无目的自驾游时无意中发现的。
大学毕业后,有条件的同学都去考研了,她却不想把时间浪费在这上面,拿着一辈子都花不完的财产踏上了寻找“小美好”的路上。
沿途的风景很美,像奶奶口中的“小美好”,但看多了感觉都差不多,对她来说有点索然无味了。
于是冉慈开始把目光放到了各地的人文上,有些地区的风俗文化挺有意思的,而有些地方的特色美食让人看了头皮发麻,当然,也有好吃的。
冉慈喜欢吃辣,经常一个人开车绕着西南地区吃上个把月,上头后再去东北平原冻一冻,冷静冷静。
她跑了很多地方,春节路过宁安村时感觉这里的年味是她见过最像过年的地方,家家户户都有人,三代、四代人凑在一起吃团圆饭、放鞭炮、看春晚、在家院子里烧烤热闹。
没有人人捧着个手机玩,也没有早早回房玩手机。
是她想象中过年的样子。
冉慈喜欢这里的鞭炮四起,这会促使她也跟着放鞭炮迎新年,也喜欢这里在除夕夜绚烂整个星空的烟花,就像有人提醒她要新年快乐一样。
后来她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整天都在村子里无所事事地从村头走到村尾,走得多了,这里热情的村民还会和她问好,她不想接话,对方也不介意,继续说自己的。
原来属于她的“小美好”不是别人向往的好山好水好风光,也不是人人夸赞的好风俗好文化,而是平淡宁静,自在的生活。
冉慈只用了一晚上就决定好要在这里定居了。
彼此交换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冉慈身前的袋子也装满了番茄,重重地坠下去,却没能坠弯她如松的腰。
妙影放入刚剪下来的番茄,眼睫微一向下,又掀起,卧蚕微堆,“这应该超过十斤了吧?”
为了多听人家讲两句话,妙影剪番茄的样子简单就像慢动作电影一样,却逃不过“干就有收获”的干活铁律,大大的帆布袋已经收获得满满当当的了。
她看一眼旁边的人,对方正垂着眸盯着袋子里的番茄,嘴唇微抿了一下,好像在不满这个袋子怎么这么小。
冉慈低头扯了扯袋口,“这儿还能装两个。”
左边角落还有个小坑。
妙影瞥一眼,笑了,又慢吞吞地剪了两个进去,“好了,老板,称一下吧。”
老板?
冉慈第一次听到有人这么喊自己,一时有些没反应过来,眼前有只小手在晃悠,像只招财猫一样,她抬眸看去。
“冉老板没有称吗?”妙影笑眯眯,故作不知道。
可是她的称就放在门后,一进门就能看到。
明知故问。
冉慈看着她,顺着说有,然后背着番茄去门口后给她称了十斤,旁边放了几个她打包用的泡沫箱,拿了个大的箱子装进去。
“应该有点重,能抱得动吗?”她问。
妙影抱着箱子掂了掂重量,笑着点头,“可以。”
这会儿已秋风习习,干活的人却依旧热出一身汗,路上的风混合着泥土和汗臭的味道,连妙影的肌肤都沁润了一点。
早上出门时有些凉,她便穿了件薄外套,但刚才在番茄棚里赖了挺久的,太阳已高高地挂了起来,妙影这位大小姐抱着有她九分之一重的箱子一路走到大榕树下。
阿婆们还没散,连她的奶奶也参与了进去,你一句我一句地交换着自己所掌握的信息。
“喵——”
趴在吴秀珍脚边的橘猫抬了一下头,又懒懒趴下去。
“哎小影回来啦。”
“这一趟去了很久哦。”
“你这手里抱的可是小慈种的番茄?”
阿婆们一人一句,妙影将箱子放到地上,在奶奶身边坐下后,才笑道:“是哦,阿慈种的番茄好吃,我就买了点来给各位阿婆尝一尝。”
“真的嘛?”
“我都没吃过这种番茄哦。”
“小影是个好的咧,秀珍你有福气哦。”
“是哦,长得又好看,又孝顺哦。”
许是吃人的嘴软,阿婆们藏在肚子里的夸赞跟不要钱似的连连往外吐,听得吴秀珍的假牙也跟不要钱似的往外露。
人老了就是这样,去到哪都能跟人聊几句,也爱听别人夸自己的孩子。
妙影没能把被夸得有些飘飘然的奶奶叫回去,便自己先回去了,顺便把午饭准备准备。
等冉慈开三轮车载着番茄回家时就闻到一阵饭香味,她耸耸鼻尖,是从隔壁院子飘过来的,味道有些呛,准是放了辣椒。
她曾经买过两罐擂辣椒,现在只吃剩半罐了。
冉慈的午饭没有隔壁飘过来辣椒炒肉的味道,只有辣椒拌饭,却是她爱吃的。
是的,就是她爱吃的。
全家人只有她爱吃,所以家里的餐桌不会出现辣椒。
但属于她自己的家可以天天吃辣椒,顿顿吃辣椒。
冉慈吃饱饭睡了会午觉,醒来感觉浑身软趴趴的,像被妖精吸食了精气似的。
她死鱼一样瘫在床上等着身体的复苏,却忽然想起妙影,不知道她住在哪里?
人就是这样奇怪,只遇见一次的人,无论多美好都不会想下一次会在哪里见面,但接二连三遇见的人,却会想对方住哪里,下次能不能去偶遇。
冉慈笑自己太闲了,又开始胡思乱想了。
但她没想到刚开三轮车出门就偶遇了她想偶遇的人。
妙影换了一套衣服,早上是白底嫩黄碎花裙,清新亮丽,现在是白衬衫黑阔腿裤,如果臂弯挎着个包包就像要去上班一样。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