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众生路 > 第2章 齐知青

第2章 齐知青

过完年的豫西南,地里的麦苗刚返青,田埂上的冻土还没化透。段家村的乡亲们刚歇过正月,正准备扛着锄头下地,村头的大喇叭突然“吱呀”响了两声,传出段苍娃带着火气的声音:“各家各户注意了!马上到村委会集合!有重要事宣布!”

喇叭喊了三遍,村委会门口才稀稀拉拉来了几个人。李柴旺叼着烟袋锅蹲在墙根,看着段苍娃在院里转圈,忍不住喊:“他伯,啥急事啊?我还等着下地薅草呢!”段苍娃没好气地瞪他一眼:“急啥?天大的事!比你那几棵麦苗重要!”

等了半个钟头,来的人还不到一半。段苍娃急得直跺脚,扯着嗓子又喊了两嗓子,院里还是冷冷清清。张玉芬在一旁劝:“要不叫青珉来试试?她嗓门亮。”段苍娃一拍大腿:“对!把那丫头片子喊来!”

没过五分钟,刘青珉风风火火地跑来了,围裙上还沾着面:“爹,喊我啥事儿?我正蒸馒头呢!”段苍娃指着喇叭:“你给我喊!让全村人都来村委会,不来的扣工分!”刘青珉二话不说,抓起喇叭就喊:“老少爷们儿都听着!段支书有紧急通知!赶紧来村委会!不来的扣工分啦——”

她这嗓子穿透力极强,带着豫剧的拖腔,一下子传遍了半个村子。没过十分钟,村委会院子里就挤满了人,连拄着拐杖的土生爷都来了。李柴旺啧啧称奇:“这丫头片子,比大喇叭还管用!”

段苍娃站在台阶上,清了清嗓子:“跟大家说个事。县里刚下来通知,要派一批知青下乡,到咱村务农。”人群里顿时起了骚动,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段苍娃抬手往下压了压:“安静!听我说!这次下来三十二个知青,县里要求,每家都得留一个知青住家里!”

“啥?三十二个?”李柴旺一下子跳起来,“他伯,你没说错吧?咱村才多少户人家?这城里娃细皮嫩肉的,哪能干农活?再说了,家里添张嘴,粮食咋够吃?”

“就是啊!”土生爷拄着拐杖往前挪了挪,“我家四口人挤在两间土坯房,再加个知青,连转身的地方都没有!再说了,城里娃金贵,俺们粗茶淡饭的,也养不起啊!”

人群里顿时炸开了锅,你一言我一语地抱怨起来。有人说知青下乡就是来添乱的,有人担心粮食不够吃,还有人发愁没地方住。水泉叔挤到前面,眯着眼睛笑:“我说支书,你家新盖的大院多宽敞,代销点旁边还有空房,要不你家多收留几个?”

这话一出,大家都跟着起哄。段苍娃脸一沉,跺着脚骂:“水泉你个老东西!我家院子再大也不是福利院!这是县上定的规矩,我能改咋地?我又不是县长!”他急得直转圈,烟袋锅在手里颠来颠去,“我告诉你们,这是政治任务,必须完成!谁也别想躲!”

土生爷咳嗽两声:“支书消消气。依我看,这事儿得你带头。你家先领一个知青回去,给大家做个榜样,剩下的我们再分,咋样?”众人纷纷点头:“对!支书先带个头!”

段苍娃瞪着眼,半天说不出话来。他最烦这些城里来的文化人,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还得好吃好喝伺候着。可现在被众人架着,不答应也不行。他狠狠吸了口烟:“妈拉个巴子!算我倒霉!我先领一个!剩下的你们自己分!谁要是敢推三阻四,我扣他全年工分!”

三天后,县里的拖拉机拉着三十多个知青进了村。村委会门口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孩子们追着拖拉机跑,好奇地打量着这些穿着的确良衬衫、皮肤白净的城里人。段苍娃站在门口,脸拉得老长,看见带队的干部就没好气:“王干事,你可给我送了个大麻烦!”

王干事笑着递过名单:“老段,这是政治任务,辛苦你了。这些知青都是高中生,有文化,能给村里添活力。”他指着队伍里一个高高瘦瘦的年轻人,“这个叫齐顷,南阳农校的学生,学农学的,跟你家常玲还是校友呢。”

段苍娃瞥了齐顷一眼,这后生确实长得周正,高高瘦瘦的,颧骨有点高,眉眼清秀,真有点像电影里演《红色娘子军》的王心刚。他心里更不痛快了:“农校的咋了?农校的就能当饭吃?”嘴上嘟囔着,还是接过齐顷的行李,“跟我走吧。”

齐顷赶紧跟上,手里拎着个帆布包,里面装着几件换洗衣裳和两本书。村民们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议论纷纷。

“这知青长得真俊,跟电影明星似的!”

“支书这下可捡到宝了,农校的学生懂种地呢!”

“我看悬,城里娃哪吃得了这苦?”

段苍娃在前头走得飞快,嘴里骂骂咧咧的:“妈拉个巴子!这哪是往家领知青?这分明是领了张嘴!还得倒贴给他吃饭睡觉,真是上辈子欠你们的!”他以为齐顷是外地的,听不懂河南话,骂得更起劲了,“三十二个!亏县里想得出来!这不是给老百姓添堵吗?”

他正骂得起劲,身后传来齐顷的声音:“叔,您别生气。我不会多吃您一口饭的,也能帮着干活。等以后回城了,我跟您汇钱。”

段苍娃猛地停下脚步,回头瞪着他:“你……你听得懂河南话?”

齐顷点点头,笑了笑:“我就是河南的,老家在许昌。考大学才去的南阳。”

“你个小兔崽子!不早说!”段苍娃又气又笑,用烟袋锅指着他,“那你咋不回许昌下乡?跑到俺这豫西南来?”

“县里分配的,说这边缺有文化的年轻人。”齐顷跟着他往大院走,“叔,我学的就是农学,能帮村里搞科学种田,不是来吃闲饭的。”

段苍娃撇撇嘴:“科学种田?我种了一辈子地,还用你个毛头小子教?别到时候苗都认不清,还科学种田呢!”话虽这么说,他心里的火气消了不少。毕竟是河南老乡,总比外地知青好相处些。

两人走到段家大院门口,张玉芬正站在门口张望。看见齐顷,她赶紧迎上来:“这就是齐知青吧?快进来快进来!迎琇,快出来帮着拿东西!”

段迎琇从西厢房跑出来,看见齐顷时眼睛一下子亮了。这知青高高瘦瘦的,穿着干净的蓝布褂子,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跟村里的后生完全不一样。尤其是他鼻梁上架着的那副黑框眼镜,看着就有文化。

“琇儿,这是齐知青,以后就在咱家住了。”段苍娃把行李递给她,“把他领到东厢房那间空屋去,收拾一下。”

段迎琇红着脸接过行李,低着头小声说:“知青哥,跟我来。”齐顷点点头,跟在她身后进了院子。刘青珉正蹲在门口择菜,看见齐顷就大声喊:“哟,这就是支书领回来的知青啊?长得真俊!迎琇,可得好好照顾人家!”

段迎琇的脸更红了,加快脚步往东厢房走。齐顷倒是落落大方,笑着跟刘青珉点点头:“嫂子好。”

“哎!好!好!”刘青珉笑得合不拢嘴,看着他们的背影对张玉芬说,“娘,你看迎琇那脸红的,跟猴屁股似的!”张玉芬拍了她一下:“别瞎说!赶紧择你的菜!”

东厢房的空屋不大,里面放着一张旧木床和一张书桌。段迎琇麻利地铺好被褥,又用抹布把桌子擦干净:“知青哥,你就住这儿吧。有啥需要的跟我说。”

齐顷放下帆布包,从里面拿出几本书放在桌上,有《农业基础知识》《土壤学》,还有一本《拖拉机维修手册》。段迎琇好奇地看着这些书:“知青哥,这些都是你学的?”

“嗯,专业课的书。”齐顷把书摆好,“以后可以给村里的后生们看看,学点知识总没错。”

“你真的是大学生啊?”段迎琇睁大眼睛看着他,眼神里满是羡慕,“我大哥也考上大学了,在南阳农校,跟你一样!”

“哦?你大哥叫啥?说不定我们认识。”齐顷有些意外。

“我大哥叫段常玲,刚录取的。”段迎琇搬了个凳子给他,“知青哥,大学是不是特别好?里面是不是有很多书?”

齐顷笑了笑:“挺好的,有图书馆,有实验室,能学到很多知识。等你大哥去上学了,你可以问他。”

“我没上过高中,考不了大学。”段迎琇低下头,声音有些失落,“我爹说女孩子不用读那么多书,早点在家帮忙干活,以后找个好婆家就行。”

齐顷看着她:“读书不分男女,也不分早晚。你要是想学,我可以教你。我带了高中的课本,没事的时候你可以看。”

段迎琇一下子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真的吗?你愿意教我?”

“当然愿意。”齐顷从包里拿出一本高中语文课本,“你先从这个开始看,有不懂的就问我。”

段迎琇接过课本,像捧着宝贝似的抱在怀里,激动得脸都红了:“谢谢知青哥!你真是好人!”她长这么大,还没见过真正的高中生,更别说大学生了。齐顷的出现,就像一道光照进了她平淡的生活。

正说着,刘青珉端着碗水进来了:“齐知青,喝点水!迎琇,你娘叫你去厨房烧火呢!别在这儿跟知青哥瞎聊了!”段迎琇吐了吐舌头,跟齐顷说了声“我先去干活了”,就跑出去了。

刘青珉看着她的背影,凑到齐顷身边小声说:“知青哥,你可别被这丫头迷着了。她长这么大,除了村里的李铁蛋,还没跟哪个后生这么亲近过呢!”

齐顷愣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嫂子说笑了,我就是想教她认点字。”

“认认字好,认认字好。”刘青珉嘿嘿笑着,“我们迎琇长得俊,就是没文化。你要是能教她考上大学,那可就太好了!”她说着又压低声音,“不过我跟你说,李铁蛋跟迎琇是青梅竹马,铁蛋他爹早就跟支书提过亲了……”

“青珉!你在这儿瞎叨叨啥呢?”张玉芬端着一盆玉米糁从厨房出来,瞪了她一眼,“还不赶紧去喂猪!”刘青珉撇撇嘴,端着空碗出去了,临走时还冲齐顷挤了挤眼睛。

齐顷被这突如其来的八卦弄得有些尴尬,只好拿起桌上的书假装翻看。张玉芬走进来,笑着说:“齐知青,别理她,她就这张嘴,爱瞎念叨。你别往心里去。中午就在家吃饭,我让迎琇给你**蛋面,补补身子。”

“婶,不用麻烦,我跟大家吃一样的就行。”齐顷赶紧站起来,“我不挑食,啥都能吃。”

“那哪行?你刚下乡,得好好补补。”张玉芬热情地说,“以后就把这儿当自己家,别客气。有啥需要的就跟婶说,千万别委屈自己。”

齐顷心里暖暖的,点点头:“谢谢婶。”他来之前还担心农村人不好相处,没想到段家人这么热情。尤其是段迎琇,虽然害羞,但眼睛里的真诚让他觉得很亲切。

中午吃饭时,段家把桌子摆在了堂屋。张玉芬特意蒸了白面馒头,还炒了盘鸡蛋,这在平时只有过年才能吃到。段苍娃端着酒杯,对齐顷说:“齐知青,既然来了咱段家村,就是缘分。以后有啥困难就说,别客气。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到了地里可得好好干活,别偷懒!”

“叔放心,我肯定好好干活。”齐顷端起碗跟他碰了一下,“我学的就是农业,正好能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中。”

“哼,别光说不练。”段苍娃夹了块鸡蛋给他,“下午跟我去地里转转,让你见识见识啥叫种地。”

段迎琇坐在齐顷旁边,不停地给他夹菜,嘴里小声问:“知青哥,你吃馒头还是窝头?我娘蒸的白面馒头可好吃了。”

“我吃窝头就行,给叔和婶吃馒头。”齐顷把馒头推回去,拿起一个窝头就着咸菜吃起来。

“你咋吃这个?”段迎琇又把馒头塞给他,“我娘特意给你蒸的,你快吃。”

刘青珉在一旁看得直乐:“迎琇,你咋光给知青哥夹菜?也给我夹块鸡蛋啊!”段迎琇的脸一下子红了,赶紧给她夹了块鸡蛋,引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吃完饭,段苍娃带着齐顷去地里。段迎琇也扛着锄头跟在后面,说是去地里干活,其实是想跟齐顷多待一会儿。李铁蛋正好从田埂上路过,看见段迎琇一直跟着齐顷说话,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琇儿,你不去薅草,跟知青哥瞎聊啥呢?”李铁蛋走过来,故意撞了齐顷一下。齐顷没防备,差点摔倒。段迎琇赶紧扶住他:“铁蛋哥,你干啥呢?”

“我能干啥?看你光顾着跟知青哥说话,活都忘了干。”李铁蛋没好气地说,“知青哥,你刚下乡,地里的活肯定不会干吧?要不我教教你?”

齐顷笑了笑:“谢谢,不用了。我学的就是农学,这些农活我会干。”他蹲下身,指着地里的麦苗说,“叔,你看这麦苗,有点缺氮,叶子发黄。得追点氮肥,不然会影响收成。”

段苍娃凑过去一看,果然跟齐顷说的一样。他有些意外:“你咋知道缺氮?我看跟往年差不多啊。”

“看叶子颜色就能看出来。”齐顷拿起一株麦苗,“正常的麦苗叶子是深绿色的,缺氮就会发黄,生长缓慢。等过几天我给村里写个施肥方案,按科学方法施肥,能提高产量。”

段苍娃半信半疑:“真的假的?就你这方案,还能提高产量?”

“叔,这是有科学依据的。”齐顷耐心解释,“不同的土壤适合不同的肥料,不同的作物在不同生长期需要的养分也不一样。盲目施肥不仅浪费,还会影响收成。”

段迎琇听得入了迷,拉着齐顷的胳膊问:“知青哥,那你还懂别的不?比如这土地为啥有的地方长苗好,有的地方长苗差?”

“那是土壤肥力不一样。”齐顷指着田埂两边的地,“这边的土壤发黑,有机质含量高,所以麦苗长得好。那边的土壤发黄,沙质多,保水保肥能力差,得改良土壤。”

“咋改良啊?”段迎琇追问,眼睛里满是好奇。李铁蛋在一旁看得不耐烦,插话说:“琇儿,你问这些干啥?反正你也看不懂。知青哥,别光说不练,有本事跟我比薅草,看谁薅得快!”

齐顷笑了笑:“好啊,不过我刚来,技术肯定不如你。你得多指教。”他拿起锄头,认真地薅起草来。别看他是城里来的知青,干起活来还真不含糊,动作虽然慢,但薅得很干净。

段迎琇也跟着薅草,眼睛却时不时瞟向齐顷。看着他认真干活的样子,她心里美滋滋的。以前她觉得村里最好看的后生是铁蛋哥,可跟齐知青比起来,铁蛋哥就显得土气多了。齐知青不仅长得俊,还有学问,懂那么多她听都没听过的知识。

太阳落山时,大家收工回家。段迎琇帮齐顷拿着锄头,一路跟他打听大学里的事。“知青哥,大学里是不是有很多女生?她们也跟你一样戴眼镜吗?”“知青哥,你见过火车吗?坐火车去南阳要多久?”“知青哥,你会写诗吗?我听说文化人都会写诗……”

齐顷被她问得有些不好意思,耐心地一一回答。段苍娃走在后面,看着女儿叽叽喳喳的样子,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他用胳膊肘碰了碰张玉芬。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