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众生路 > 第6章 种农发家致富2

第6章 种农发家致富2

秋老虎肆虐的九月,豫西南的日头依旧毒辣。村委会的院子里,几棵老槐树的叶子被晒得打蔫,蝉鸣声有气无力的,像极了村民们此刻的心情。段苍娃站在高台上,看着底下稀稀拉拉的人群,眉头皱得像拧在一起的麻绳。

“都到齐了没?”他清了清嗓子,大喇叭里传出刺啦的杂音,“今天再让常玲和齐知青讲讲试验田的事,都好好听着,别瞎起哄!”

人群里发出一阵低低的抱怨声。有人蹲在地上用树枝划拉着泥土,有人抱着胳膊闭目养神,还有人干脆转身想走,被民兵拦住了。段常玲和齐顷站在台上,看着台下这副光景,心里都有些发沉。

李柴旺蹲在第一排,吧嗒吧嗒抽着旱烟,眼神躲闪着台上的两人。虽说他答应了让他们在自家地里搞试验田,心里却跟水泉叔一个想法——这俩娃娃就是读书读傻了,净整些没用的新鲜玩意儿。

段常玲深吸一口气,拿起话筒:“乡亲们,上次开会跟大家说了科学种田的好处,今天我们想具体讲讲试验田的规划。我们选了柴旺叔家的三亩地做试验,打算从选种、施肥、灌溉三个方面改进……”

他话还没说完,台下就炸了锅。一个后生猛地站起来:“干啥天天开大会开大会?以为这是人民大会堂啊?俩娃娃不好好种地,天天想着不切实际的梦想,读书给脑子读成信球货了!”

“就是!”水泉叔跟着站起来,烟袋锅往鞋底上磕得邦邦响,“还啥大学生,光彪俺们!我看是俩信球!有这功夫不如多薅两把草,比在这儿瞎白话强!”

角落里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是平时不爱出面的老周爷:“哎呀,这俩二货山纯彪人精!种地哪有那么多门道?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到他们这儿就非得折腾!”

拴狗伯也急了,红着脸喊:“常玲你说你搞着干啥用啊?再不下地引水,我那几亩玉米地要旱死了!你倒是管管正经事啊!”

最前面的土生爷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说:“我里俩乖啊,就别搞什么科学了,不占闲,浪费我们时间呐!秋收都快到了,赶紧想想咋多打粮食是正经!”

台上的段苍娃脸色越来越难看,他本就不赞成儿子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见村民们反应这么大,赶紧朝段常玲摆手:“行了行了,别说了!散会散会!”

“爹!”段常玲猛地提高了声音,眼睛里闪着怒火,“您就让他们这么说?我们是为了村里好!”

“为了村里好就该踏踏实实种地!”段苍娃也来了火气,“整天开会讲这些没用的,能当饭吃?”

“怎么不能当饭吃?”段常玲的声音在院子里回荡,“科学种田能提高产量,能让大家吃饱饭,这就是最实在的!”

“科学?科学是啥?”水泉叔嗤笑一声,抱着胳膊看着他,“能当种子还是能当肥料?我看就是你们这些读书人瞎编的词儿!”

这句话彻底激怒了段常玲。他“啪”地一拍桌子,桌上的粉笔盒都震得跳了起来。“你们为什么不相信科学!”他指着台下的人群,眼睛因为愤怒而发红,“科学不是瞎编的词儿!是能让庄稼增产的方法,是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的希望!”

台下的人被他突如其来的激动吓了一跳,院子里瞬间安静下来。连一直起哄的后生都闭了嘴,愣愣地看着台上的段常玲。

段常玲深吸一口气,声音带着颤抖,却异常坚定:“现在时代在变化!外面早就不是以前的样子了!多少村子因为科学种农发家致富,顿顿能吃上白面馒头!你们就甘心守着这几亩薄田,年年吃红薯喝稀粥?我不想再穷了!我不想咱段家村永远这么穷下去!”

他的声音在寂静的院子里回荡,像一块石头砸进每个人的心里。有人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抠着衣角;有人看着远处的田地,眼神里带着迷茫;还有人偷偷抹了把眼睛——谁不想过上好日子呢?只是祖祖辈辈的经验告诉他们,冒险是要付出代价的。

“这信球上了大学就忘本!”角落里有人小声嘟囔,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

段常玲猛地看向那边,胸口剧烈起伏着:“我忘本?我要是忘本,就不会暑假不留在城里,跑回这穷村子受苦!我要是忘本,就不会顶着你们的骂声,一遍遍地讲科学种田!”

他走下台,走到人群中间,目光扫过一张张熟悉的脸:“叔伯们,婶子们,你们想想,咱们每天吃的红薯,粗纤维,干噎,难消化,吃多了烧心反酸。可你们知道吗?如果我们选择科学种农,改良土壤,合理施肥,不仅能让红薯增产,还能让它变得更香甜,更好消化!”

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下意识地摸了摸孩子的肚子,孩子前两天刚因为吃多了生红薯闹肚子,小脸蜡黄蜡黄的。

段常玲的声音柔和了些,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我们不是要改变祖宗的规矩,是想让规矩变得更好。我们学的知识,不是为了脱离土地,是为了更好地守护这片土地。就信我们一次,给我们一块试验田,一年时间,如果产量没提高,我们再也不提科学种田,安安心心跟大家一起种传统庄稼,好不好?”

他弯下腰,对着人群深深鞠了一躬:“我们是来帮助你们一起脱贫的,不是来添乱的。”

院子里静得能听见风吹树叶的声音。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起哄,每个人都在心里盘算着。段苍娃站在台上,看着儿子挺直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这娃,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

沉默了许久,李柴旺磕掉烟灰,慢慢站起身。他走到段常玲面前,看着这个从小看着长大的娃,叹了口气:“常玲,叔信你一次。我那三亩地,你随便折腾。要是真能增产,叔给你摆酒道歉;要是减产了……”他顿了顿,“减产了叔也不怪你,就当交学费了。”

“柴旺哥!你咋……”水泉叔急得站起来,却被李柴旺摆手制止了。

“老水,让娃试试吧。”李柴旺看着他,“咱种了一辈子地,还是填不饱肚子,说不定娃的方法真管用呢?总不能一辈辈就这么穷下去。”

有了李柴旺带头,人群里开始松动。一个年轻后生挠挠头:“常玲哥,我家有半亩菜地,要不也给你当试验田?种点菜试试?”

“我家也有几分闲地!”

“算我家一份!”

场面渐渐热闹起来,虽然还有人半信半疑,但反对的声音明显少了。段常玲看着眼前的景象,眼眶一热,差点掉下泪来。他紧紧握住李柴旺的手:“柴旺叔,谢谢您!我们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齐顷也激动地说:“我们今晚就整理方案,明天就开始整地!保证把每一分力气都用在试验田上!”

段苍娃站在台上,看着下面的场景,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他清了清嗓子:“既然大家都同意了,那就这么定了!常玲,你给我记好了,要是搞砸了,不光村里人不饶你,我第一个打断你的腿!”话虽严厉,语气里却带着掩饰不住的骄傲。

散会时,太阳已经西斜,给黄土坡镀上了一层金色。村民们三三两两地往家走,嘴里议论着试验田的事。有人信心满满,有人将信将疑,但至少,他们愿意给科学一次机会。

水泉叔走在最后,拉着李柴旺的胳膊:“你说咱是不是疯了?真信那俩娃娃的话?”李柴旺嘿嘿一笑:“疯就疯一次呗!反正穷日子也过惯了,还能 worse 到哪儿去?”

段常玲和齐顷收拾着东西,脸上都带着激动的红晕。段迎琇不知啥时候跑来了,手里拎着个布包:“大哥,齐知青哥,娘让我给你们送的红薯糊涂,快趁热吃!”

“还是我妹子疼我。”段常玲接过碗,大口喝着,“琇儿,谢谢你刚才在台下帮我们说话。”段迎琇刚才在人群里跟起哄的人吵了好几架,小脸到现在还红扑扑的。

“我就是看不惯他们欺负你们。”段迎琇撇撇嘴,“等试验田成功了,看他们还敢不敢说你们是信球!”齐顷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还是琇儿有眼光。”

回到家时,天已经黑透了。张玉芬正站在门口张望,看见他们回来赶紧迎上来:“咋样?开会顺利不?没跟人吵架吧?”

“娘,顺利!柴旺叔他们都同意搞试验田了!”段常玲兴奋地说,把开会的经过跟娘说了一遍。张玉芬听得直抹眼泪:“好,好,咱常玲有出息了。”

段苍娃蹲在院里的石凳上抽烟,没说话,但嘴角一直微微扬着。等段常玲说完,他磕掉烟灰,慢悠悠地说:“娃,今天表现不错。有股子犟劲儿,像我。”

段常玲愣了一下,没想到爹会夸他,赶紧说:“爹,我也是想让村里过上好日子。”

“嗯。”段苍娃点点头,眼神复杂地看着他,“你讲的那些道理,爹虽然不全懂,但知道你是为了大家好。以前是爹固执,总觉得读书没用……”

“爹,我知道您是担心我。”段常玲走过去,坐在爹身边,“其实科学种田也离不开老经验,只是在老经验的基础上改进方法。就像您总说‘深耕浅种’,这其实就是科学道理,只是您不知道术语而已。”

段苍娃被他说得笑了起来:“啥术语不术语的,能多打粮食就是好方法。你放心搞你的试验田,家里有爹呢。要是缺啥农具、肥料,跟爹说,爹去公社给你弄。”

“谢谢爹!”段常玲心里暖暖的,鼻子有点发酸。从小到大,爹很少这么明确地支持他,总是用严厉的方式表达关心。

张玉芬端着刚蒸好的红薯窝头出来:“快趁热吃。常玲,明天我让你爹去镇上给你买几本新本子,记账用。”段常玲接过窝头,咬了一大口:“娘做的窝头就是好吃!”

刘青珉抱着孩子从东厢房出来,听见他们说话,笑着说:“哟,这是啥好事啊?伯都给常玲哥买新本子了?看来试验田这事有戏啊!”段常珙拉了她一把,让她别多嘴,自己却忍不住笑了。

段苍娃瞪了刘青珉一眼:“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赶紧带孩子睡觉去。”刘青珉吐了吐舌头,抱着孩子回屋了,临走时还冲段迎琇挤了挤眼睛。

夜深了,段常玲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他看着窗外的月光,想起白天在会上的激动,想起村民们从质疑到犹豫再到支持的转变,心里充满了力量。他知道,科学种田的路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有爹的支持,有齐顷和妹妹的帮助,有村民们的信任,他一定能成功。

隔壁屋里,段苍娃还在跟张玉芬说话。“他娘,你说咱常玲是不是真长大了?”段苍娃的声音带着几分感慨,“今天在会上,他讲的那些话,虽然我听不太懂,但觉得挺有道理。”

“咱娃一直有出息。”张玉芬的声音软软的,“你以前总说他读书没用,现在知道了吧?有文化就是不一样。”

“哼,有出息归有出息。”段苍娃嘴硬道,“但是不是文化人还另说。等他试验田真搞成功了,我再承认他是有文化的能人!”

窗外的月光洒进屋里,照亮了墙上“农业学大寨”的标语。远处传来几声狗吠,村庄渐渐沉入梦乡。段常玲翻了个身,嘴角带着笑意——他知道,一个新的黎明正在等待着段家村,等待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段常玲和齐顷就扛着锄头去了李柴旺家的地里。李柴旺已经在地里等着了,手里拿着丈量土地的绳子。“常玲,齐知青,咱开始吧!”李柴旺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期待,“我倒要看看,这科学种田到底有啥不一样!”

金色的阳光洒在三人身上,也洒在沉睡的土地上。新的希望,正在这片土地上悄悄萌芽。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