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众生路 > 第7章 种农发家致富3

第7章 种农发家致富3

寒露过后,豫西南的清晨已经带着浓重的凉意。李柴旺家的三亩地头上,却热闹得像开了春。段常玲和齐顷蹲在地里,正用尺子丈量行距,李柴旺叼着烟袋锅在一旁看着,时不时插上一句:“常玲,这麦子种这么稀,能高产?我看悬!”

“柴旺叔,这叫合理密植。”段常玲头也不抬地说,“太密了通风不好,容易生病;太稀了又浪费土地。这个行距是经过计算的,最适合咱们这儿的土壤。”齐顷在一旁记录数据,补充道:“我们还测了土壤酸碱度,得施点生石灰调节一下,不然麦子长不好。”

“啥酸碱度?我种了一辈子地,从来没听过这说法。”李柴旺将信将疑,但还是按他们说的,指挥着家里的后生撒生石灰。段迎琇提着篮子送早饭过来,看见他们忙得满头大汗,赶紧把窝头递过去:“大哥,知青哥,先歇会儿吃点东西吧。”

李铁蛋也跟着来了,扛着锄头在地里帮忙翻土。他看着段常玲用小木棍在地上划记号,忍不住问:“常玲哥,种个麦子还这么多讲究?俺爹种麦子,从来都是凭着感觉撒种子。”

“以前是没办法,现在有科学方法了,就得按规矩来。”段常玲啃着窝头说,“你看这土,得打碎坷垃,不然种子扎根费劲。还有这肥料,不能光用农家肥,得掺点氮磷钾复合肥,养分才全面。”他指着齐顷带来的袋子,“这都是我托同学从县城农资站弄来的,效果比单纯上粪好。”

正说着,水泉叔扛着锄头从旁边路过,看见他们在地里折腾,忍不住又开了腔:“柴旺,你还真信这俩娃娃的话?撒这么些白灰,别到时候麦子没长出来,倒把地给毁了!”

李柴旺直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土:“老水,都这时候了,就别泼冷水了。反正地就在这儿,到明年麦收,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水泉叔撇撇嘴:“我看你是被他们灌了**汤!等着瞧吧,到时候有你哭的!”说完扛着锄头走了,嘴里还嘟囔着“不务正业”。

段常玲没理会这些闲言碎语,继续埋头干活。他知道,现在说再多都没用,只有等到明年丰收,才能让所有人信服。齐顷看着他专注的样子,笑着说:“别往心里去,水泉叔就是嘴硬,其实他昨天还偷偷来地里看了半天呢。”

段常玲也笑了:“我知道。他要是真不关心,才懒得来说这些。等咱们的试验田出了成绩,第一个请他来吃白面馒头。”

日子一天天过去,试验田成了段家村最热闹的地方。每天都有村民假装路过,偷偷来看麦子的长势。段常玲和齐顷几乎住在了地里,白天观察记录,晚上研究资料,连吃饭都在田埂上对付。

段迎琇每天都会送来饭菜,顺便帮着浇水、拔草。她学得很快,现在已经能认出常见的杂草,还知道哪种叶子发黄是缺肥,哪种卷曲是生虫了。李铁蛋也天天来帮忙,虽然还是不太懂那些“科学道理”,但看着段常玲他们认真的样子,也跟着卖力气。

这天晌午,段常玲正在给麦子追肥,忽然发现几株麦苗叶子上有白色的斑点。他赶紧蹲下身仔细观察,眉头越皱越紧:“不好,是白粉病!”齐顷也凑过来看,脸色凝重:“这病传染性强,得赶紧防治!”

两人赶紧回村找农药,可村里的代销点只有普通的杀虫剂,没有专治白粉病的药。段常玲急得直转圈:“这可咋办?要是蔓延开来,试验田就全完了!”齐顷想了想说:“我去县城一趟,农资站肯定有药。”

“我跟你一起去!”段迎琇放下手里的水壶,“我认识路,骑自行车快。”段常玲点点头:“快去快回,路上小心。”

两人骑着自行车往县城赶,一路紧赶慢赶,太阳落山时才到农资站。买上药又马不停蹄地往回赶,到家时已经是深夜。段常玲和齐顷顾不上休息,提着药桶就往试验田跑,借着月光喷洒农药。

段苍娃不放心,也提着马灯跟了过来。看着他们在地里忙碌的身影,他心里又心疼又骄傲。“慢点喷,别洒到身上。”他把马灯挂在田埂的木桩上,“明天再弄不行吗?黑灯瞎火的,别出啥事。”

“爹,这病不能等。”段常玲头也不抬地说,“今晚必须喷完,不然明天就晚了。”段苍娃没再说啥,默默地帮着提水、兑药,直到后半夜才把所有麦苗都喷洒完毕。

回到家时,一家人都还没睡,张玉芬热了红薯糊涂等着他们。段迎琇看着大哥和齐顷疲惫的样子,眼圈红红的:“哥,你们明天可得睡个懒觉,地里的活我和铁蛋哥去干。”

“傻丫头,我们没事。”段常玲喝着热糊涂,心里暖暖的,“只要试验田能长出好麦子,再累都值。”段苍娃看着儿子布满血丝的眼睛,没说啥,只是往他碗里多夹了块咸菜。

白粉病总算控制住了,试验田的麦苗越长越旺,绿油油的一片,比旁边地里的麦子高出一大截,看着就让人欢喜。村民们路过时,再也不只是偷偷摸摸地看了,而是主动停下来问长问短。

“常玲,你这麦子咋长得这么好?用的啥肥料啊?”

“齐知青,这麦子看着是不一样,真能高产?”

“柴旺,你家这试验田可是咱村的宝贝了,可得看好了!”

李柴旺现在走到哪儿都扬着脑袋,见人就夸段常玲和齐顷:“我说啥来着?这俩娃娃有本事!你们看这麦子,比普通麦子壮实多了,明年肯定能高产!”水泉叔路过时,也忍不住蹲在田埂上看半天,嘴里嘟囔着:“奇了怪了,还真长这么好……”

段常玲趁机在村里推广科学种田的方法,教大家识别病虫害,讲解合理施肥的好处。虽然还是有人半信半疑,但愿意尝试的人越来越多了。有几户人家主动来找他,让他帮忙看看自家的地,指导着施肥浇水。

这天,段常玲正在试验田记录数据,县农业局的王干事突然带着几个人来了。“常玲,齐知青,我们来看看你们的试验田!”王干事一见面就笑着说,“听说你们搞得不错,特地来取经。”

段常玲赶紧把他们领到地里,介绍试验田的情况:“我们主要改进了选种、施肥和病虫害防治这几个环节,目前来看效果很好,麦苗的长势比传统种植好很多。”王干事蹲下身,拔起一株麦苗仔细观察,连连点头:“不错不错!根系很发达,分蘖也多,一看就是好苗子!”

随行的技术员拿出仪器测量,惊讶地说:“这土壤肥力提升了不少啊!你们用了啥方法改良的?”齐顷递过记录本:“我们测了土壤成分,针对性地施了有机肥和复合肥,还采用了秸秆还田的方法,增加土壤有机质。”

王干事翻看着记录本,对段苍娃说:“老段,你养了个好儿子啊!这试验田搞得很专业,完全达到了科学种田的标准!我们打算把段家村的经验在全县推广,到时候给你们发奖状!”

段苍娃笑得合不拢嘴,嘴里却说:“王干事过奖了,都是娃们瞎折腾。”心里却比谁都得意,见人就说:“我家常玲上农校没白上,真学本事回来了!”

冬天来得很快,几场大雪过后,地里盖上了厚厚的雪被。试验田的麦子在雪下安静地生长,等待着春天的到来。段常玲和齐顷没闲着,利用冬闲时间在村里办起了夜校,教村民们认字,讲解农业技术知识。

起初只有几个年轻人来听课,后来人越来越多,连土生爷和水泉叔都搬着小板凳来凑热闹。段常玲在黑板上画着农作物的生长图,齐顷讲解病虫害防治方法,段迎琇在一旁帮着读课文,整个夜校热闹又温馨。

“常玲,你说这麦子为啥要冬灌?天这么冷,不怕冻坏了?”水泉叔在课堂上提问,语气比以前恭敬了不少。段常玲笑着解释:“冬灌能让土壤保墒,还能冻死害虫卵,来年春天麦子返青有水分,长得更旺。”

“哦,原来是这样!”水泉叔点点头,“以前老辈人也说要冬灌,可不知道还有这么多道理。”土生爷也感慨:“还是有文化好啊!种地都能说出这么多道道来。”

夜校下课后,村民们三三两两地往家走,嘴里讨论着课堂上学的知识。李柴旺拉着段常玲的手说:“常玲,叔以前对你态度不好,你别往心里去。等明年试验田丰收了,叔给你请功!”段常玲笑着说:“柴旺叔,您别这么说,都是为了村里好。”

回家的路上,段迎琇蹦蹦跳跳地说:“大哥,你看现在大家多信服你!以前他们都说你是信球,现在都来听你讲课呢!”齐顷也笑着说:“这就是用事实说话的力量。等明年丰收了,信服的人会更多。”

段常玲看着漫天的星光,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知道,改变村民们的观念很难,但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能让所有人都相信科学的力量。

春节过后,天气渐渐转暖,地里的积雪开始融化。试验田的麦子率先返青,绿油油的一片,像一块巨大的绿毯子铺在地上。段常玲和齐顷忙着追肥、浇水,每天都泡在地里。

段苍娃也主动来帮忙,虽然还是不太懂那些“科学道理”,但干起活来一点不含糊。他看着长势喜人的麦子,对张玉芬说:“他娘,我看这试验田真能高产。常玲这娃,没白培养。”张玉芬笑着说:“早就跟你说过,读书有用吧?你还不信。”

转眼到了四月,试验田的麦子开始抽穗,金黄的麦穗沉甸甸地低着头,看着就让人欢喜。村民们路过时,都忍不住驻足观看,啧啧称赞。水泉叔看着自家地里的麦子,又看看试验田的麦子,忍不住对李柴旺说:“柴旺,明年我家的地也让常玲帮着搞科学种田,你看咋样?”

李柴旺得意地说:“早就让你跟常玲学,你还不乐意。明年可得早点说,晚了常玲可没空。”水泉叔嘿嘿笑着,赶紧去找段常玲报名。

芒种时节,豫西南的田野里一片金黄。段家村的试验田迎来了第一个丰收季。县农业局的王干事带着技术员来了,村民们也都围在田埂上,等着见证产量。

收割机轰隆隆地开进试验田,金黄的麦粒源源不断地被装进麻袋。技术员现场称重、记录,人群里不时响起惊叹声。“天哪!这一麻袋得有两百斤吧?”“你看这麦粒,多饱满!”“比普通麦子强太多了!”

最后统计结果出来了,试验田的亩产达到了八百斤,比传统种植的亩产高出近三成!这个数字让所有人都惊呆了,水泉叔张大了嘴巴,半天说不出话来。李柴旺激动得手抖,拉着段常玲的手说:“常玲!你真是咱村的福星啊!叔服了!彻底服了!”

段苍娃站在田埂上,看着金灿灿的麦粒,眼圈红红的。他走到段常玲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娃,好样的!爹为你骄傲!”这是他第一次这么直白地表达骄傲,段常玲的眼睛也湿润了。

县农业局给段家村颁发了“科学种田示范村”的奖状,还奖励了一台新的收割机。段苍娃把奖状挂在自家堂屋最显眼的地方,谁来都要炫耀一番:“这是我家常玲得的奖状!咱村的试验田,亩产八百斤!”

秋收后的村民大会上,段苍娃站在高台上,声音洪亮:“乡亲们!今年试验田大丰收,证明科学种田就是好!明年咱全村都推广科学种田,让大家都能多打粮食,顿顿吃白面馒头!”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比任何一次都响亮。段常玲和齐顷站在人群中,看着村民们兴奋的笑脸,心里充满了成就感。段迎琇拉着他们的手,激动地说:“大哥,知青哥,你们成功了!大家都相信科学了!”

散会后,李柴旺非要请段常玲和齐顷去家里吃饭,杀了自家养的鸡,蒸了白面馒头。水泉叔也提着一坛酒来了,非要给段常玲敬酒:“常玲,以前是叔不对,小看你了。这杯酒,叔给你赔罪!”

段常玲赶紧端起酒杯:“水泉叔,您别这么说,都是为了村里好。以后咱们一起搞科学种田,让日子越过越好!”大家举杯同庆,笑声和碰杯声在院子里回荡。

夜里,段常玲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虫鸣,心里无比踏实。他想起刚回村时的质疑和嘲笑,想起试验田遇到的种种困难,想起爹从不理解到支持的转变,觉得一切辛苦都值了。

齐顷明天就要回城上学了,他躺在床上说:“常玲,等明年毕业,我申请回咱们县农业局工作,咱们一起把科学种田推广到更多村子。”段常玲点点头:“好!到时候咱们建更多的试验田,让所有农民都能过上好日子。”

窗外的月光洒进屋里,照亮了墙上的奖状。段常玲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科学种田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有信念,有大家的支持,就一定能走得更远。他仿佛看到了来年的田野里,金黄的麦浪翻滚,村民们丰收的笑脸在阳光下绽放,那是比任何奖状都珍贵的风景。

第二天一早,齐顷要走了。全村人都来送行,李柴旺塞给他一袋子新收的麦子:“齐知青,带回去尝尝,这是你和常玲种的麦子,最香!”段迎琇递给齐顷一个布包:“知青哥,这是我写的文章,你帮我看看呗?”齐顷笑着接过:“一定好好看,等我回来给你改。”

火车开动时,段常玲和段迎琇站在月台上挥手。看着火车远去的背影,段常玲心里充满了期待。他知道,明年春天,当试验田再次长出新芽时,新的希望也会在这片土地上继续生长,永不熄灭。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