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转瞬即逝的黎明 > 第37章 第三十六章:宁霜(中)

第37章 第三十六章:宁霜(中)

他不知道,这一次的分别,对于他和陈晓婷来说,都是永恒的诀别。

从此以后,他们再也无法见到彼此了。

一路上,赫连宁霜除了思念故乡之外,一直都在幻想着自己在异国他乡的生活。

在这个十三岁的少年心中,他天真的以为外面的世界是像那些书籍当中所描述的那样幸福而美好的。

“我要好好的看看外面的世界,多学习一些先进的知识,将来当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成就一番大事业!”

那个时候的赫连宁霜,尚且没有碰过壁,仍然能够保持着一种意气风发的理想状态。

然而,这份天真的梦,终究要被书本之外的残酷现实敲打的支离破碎。

在经历了半个多月的颠簸之后,赫连宁霜一行人终于抵达了永绪国。坐了几天车之后,他们才到达首都若明城,借读于若明国立中学。

若明国立中学的校门是两尊石狮镇守的拱形门廊,门楣中央悬挂着一方黑底金字匾额,乃当朝书法名家亲笔所书,“国立第一中学”六个大字笔力遒劲,透着一股不容小觑的威严。

往里走,红砖砌就的教学楼一栋连着一栋,在日光下泛着沉稳的光泽。

远处的尖顶钟楼拔地而起,直插云霄,仿佛要将天际刺破,近处廊柱上的浮雕纹路细密如织,花鸟虫鱼的形态栩栩如生。

操场铺着平整的青石板,足有故乡三个集市那般广阔,可以容纳一千多名学生同时进行体育锻炼。

赫连宁霜站在原地,目光扫过这一切,心中满是震撼,他从未见过这种大场面。

他在安华国读书时,就读的几乎是整个国家最好的学校,可与眼前的国立第一中学比起来,无论是场地规模还是气派程度,都明显相形见绌,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然而,在永绪国学生的眼里,这群衣着样式古怪、相貌也带着明显异域特征的人,就是一群彻头彻尾的异类。

并且,将安华国人当作低等民族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几乎每一个人心中,哪怕是国立第一中学里那群只有十几岁的孩子,也已经在父母的言传身教只下早早的形成了这种充满偏见色彩的错误价值观。

如此一来,他们自然在永绪国不受待见,最终只能被零零散散地拆分,分配到学校里最差的那几个“问题班”当中。

这几个"问题班"中的学生们,虽然身为中学生,却比小学生自理能力还要差,比社会小青年更不服从管教。

他们眼中从来没有规矩,对于他们来说,所谓的规矩都是用来约束那些书呆子的,像他们这样的人,循规蹈矩反而是要被兄弟们笑话的。

他们在上课时,要么直接趴在桌子上睡觉,真正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或者是在课桌下面藏着一些含有不堪入目内容的小说,一边阅读一边露出猥琐的笑容。

在这样的环境当中,这些人都可以算作是好的,他们不学习,可也至少没有干扰他人学习。

其他人的行为则要过分许多,后排几个身形壮硕的少年,正鬼鬼祟祟地用草纸折“纸炮”,折好纸炮之后,他们把自己的“大作”捏在指尖,对着空气猛的一甩,“啪”的一声脆响炸得满堂惊颤,让同学们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去学习,尽管这个班级里的人估计也没几个真心想要学习的。

更有甚者,抓起揉成团的废纸裹着果核果皮等垃圾,精准地砸向邻座同学的后脑勺,或是趁着老师转过身去写板书的时候,将不知道什么时候顺回来的半截粉笔掷向讲台,企图“偷袭”老师,引来周遭一片哄笑声。

凝视着讲台下这番群魔乱舞的景象,老师攥着教案的手青筋暴起,厉声呵斥道:

“你们安静些,课堂是你们撒野的地方吗?你们不学习,别人还要学习呢!”

台下立刻有人扯着嗓子回怼:“不然呢?难道是给你念经的吗?老郑啊,你要是能在咱们班找到一个真要学习的,从此之后你就是我亲爹!”

更有一群唯恐天下不乱的气氛组故意把桌椅蹭得吱呀作响,将老师的话语切割得支离破碎。

一到下课,他们就变得更加活跃,活动范围也从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转移到了整个教室。

他们肆无忌惮地在教室里拍球踢球,把桌椅板凳给碰得东倒西歪,兼亦举着扫把、拖布等打群架,他们满口脏话,问候着彼此的父母,有的时候甚至还会连带着对方的祖宗十八代一起照顾到。

而这群安华留学生的到来,恰似给这群本就顽劣的少年添了一把恶火,让他们的恶劣行径愈发变本加厉。

在他们扭曲畸形的认知里,所有的安华国人都是天生的低等人,他们的孩子自然也该被踩在鄙视链的最底端——这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规矩”,容不得半点的质疑,也不给任何人撼动的机会。

于是,被安排在教室后排的赫连宁霜与其他安华学生,似乎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这群问题生们每日固定的“靶子”和恶意捉弄取乐的对象。

课前,总有纸团裹着粉笔头精准地砸在他们桌角,伴随着“看那几个蠢货”的嗤笑声;课上,后排传来的“丑八怪”“小矮子”等低语,又像千万根锋利的钢针一般扎进他们的耳朵,让他们心神不宁,几次萌生从教室逃跑的冲动。

如果他们选择沉默,换来的只会是施暴者们的得寸进尺,某些人的天性就是这样,受害者的忍气吞声,在他们眼里显然成为了对自身暴行的支持和鼓励,他们是永远不知悔改的。

有一次,一个留着染的五颜六色的长发,满胳膊都是花花绿绿刺青的少年曾故意把赫连宁霜的课本扫到地上,还用脚碾着书页狞笑道:“小废物,你的书只配给老子擦鞋。”

不仅是成绩垫底的问题学生,连些自诩“优等生”的家伙,也常带着居高临下的傲慢,加入这场羞辱的狂欢。

他们会在走廊里故意撞翻安华学生的饭盒,在饭菜洒满一地时发出幸灾乐祸的笑声:“废物就是废物,连个盒子都拿不稳。”

“社会负担”“拖油瓶”之类的污言秽语,在校园里如洪水般泛滥,悄无声息的浸透了每一个角落,让这群处于鄙视链底端的可怜人们无处可逃,只能默默的承受着这些本来不该存在的歧视与偏见。

在这样的境遇之下,赫连宁霜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如同狂风中的一粒沙,纵有不甘,也难抵时代积弊的碾压。

当他走在若明城的街道上,那片被称作“安华区”的贫民窟总在视野里投下沉重的阴影:

低矮的棚屋挤挤挨挨,像被随意丢弃的罐头盒子,污水在泥泞里蜿蜒,空气中弥漫着沉重而绝望的气息。

那些“高高在上”的永绪国居民路过这里时,总会皱着眉加快脚步,眼神里充斥着不加掩饰的鄙夷,仿佛那群低等人连和自己呼吸同一片空气的资格都不配拥有。

更刺目的是那些矗立在繁华地段的大型商场与娱乐场所,朱漆大门上悬挂的“安华国人禁止入内”的牌子,赤红如血,在阳光下泛着狰狞的光,深深的刺痛了赫连宁霜的内心。

他知道,这不是简单的禁令,而是一柄将人划分三六九等的标尺,是用傲慢与偏见铸就的无形高墙。

少年的目光穿透眼前的屈辱,渐渐触碰到更深层的症结:世间的歧视与偏见,从来不是无源之水,一切歧视与偏见的起源都是自己的贫穷、落后与弱小。

他比那些安于现状、在麻木中苟活的同胞更早看清:命运的天平,从来不会为弱者倾斜;民族的尊严,也绝对不会凭空降临。

而那时的他,仅仅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

虽然他当时还很年轻,但心中却已经产生了这样一个远大的志向,他下定决心去改变这一切,改变这个悲惨的现状。

他要撕碎这“低等民族”的标签,要让故土挣脱贫困与落后的泥沼,要让同胞们挺直腰杆,光明正大的行走在阳光之下。

这不是一时的血气之勇,而是从刻骨的屈辱中淬炼出的觉醒——他深知,唯有让国家真正站立起来,脱胎换骨,那些刻在骨子里的歧视,才会真正土崩瓦解。

两年留学生涯倏忽而过,返程的日期已近在眼前。

在那之前,赫连宁霜打算给陈晓婷带一份礼物回去,他知道,对方最想得到的,就是产于永绪国的红色蔷薇花。

安华国的土地常年被寒风裹挟,气候恶劣,干燥与严寒让大地鲜有绿意,更别说娇弱的花朵了。

那令晓婷深深向往的红色蔷薇,于他们而言,不过是画册上偶尔瞥见的惊鸿一瞥,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然而,他找了很多家花店,它们的门口却都贴着“安华人禁止入内”的标语,冰冷的字迹像一道道无形的墙,将他一次次挡在门外。

直到在一条杂乱的小巷深处,他才发现一家允许安华人进入的小花店。

那花店的店面不大,看上去有几分荒凉简陋,门上的油漆几乎已经全部剥落,露出里面原木的纹路,里面的花也远不如其他店铺繁盛。

店主人是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她的脸上布满皱纹,眼神却透着和蔼,让人看上去就感到相当的亲切。

当她得知面前的这位安华少年要买花给自己的未婚恋人时,她笑着说:

“小伙子,你的心意我都知道,可是,这里到安华国路途迢远,如果买了鲜花,恐怕根本坚持不了那么久的时间。”

然后,她指了指自己身后的几束花:

“不过,你可以买一束风干的玫瑰带回去,它们和鲜花看上去并没有多大区别,并且,它可以保存很久,那个姑娘也一定也会很喜欢。”

赫连宁霜向对方道了谢,买下了一束用银色包装纸包裹着的风干红蔷薇花。第二天,他们一行人就离开了若明城,坐上了回国的轮船。

汽笛声响起时,他低头看了看怀中的花束,仿佛已望见晓婷收到礼物时的笑脸。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狩心游戏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婚内上瘾

女主并不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