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扬鞭赶路,四下的风扬起靛青色衣角,阳光下束冠披肩的乌发愈发清秀,所过之处行人皆侧目。
到了宫门处,小黄门牵了马去,齐丰在宫门口等他,他便径直往椒房宫殿来,垂云髻娟色曲裾的小宫女低头碎步引路。
椒房殿正殿坐北朝南,主殿是三层四阿顶楼阁,殿前设有双阙,属未央宫建筑群,是皇后所居之所,因宫殿的墙壁上用椒树花朵所制成的粉末进行粉刷,娇嫩粉色,防虫,芳香四溢,冬暖夏凉,故谓之“椒房”。
霍去病褪去长靴随宫女进了殿内,地上烘了四鼎三足龙凤鎏金青铜火炉,从进门处便铺了西域兽毛地毯,踩上去软绵绵暖烘烘的。
卫子夫正歪在铺着银狐毯子的雕花凭几上,见霍去病进来,立刻笑盈盈叫跪地见礼的他走过去,拉着坐下,搓着他微红的手问:“可有冻着?”卫夫人素来爱护霍去病,见他穿得单薄,出门竟也没有戴披风,执缰绳的右手被风吹得微微发红:“你瞧你,赶得这样急。”
说着拿来手炉递到他掌中,又示意宫女端来热茶:“你舅舅与公主大婚,按理我原是该在府里迎亲,只是如今我身在皇家,得依着皇家的礼仪。”卫夫人顿了顿,道:“你舅舅的大婚礼服我已叫掌事嬷嬷送到府上,只是你的礼服一直搁在我这里,前阵子你试过了改了改尺寸,你再试试。”
宫女已将礼服送至跟前,霍去病放下手炉道:“多谢姨母!”便同宫女去了后殿。
只一会儿那宫女便退出后殿,卫夫人掩嘴道:“这霍儿,便是我的宫女也不用的。”一地宫女皆知道这霍家少郎自小不用宫女,低头偷偷抿嘴。
一刻钟后,霍去病从后殿出来,一袭玄黑经锦深衣长袍,袍边领边皆有齐紫绲边,腰间系鎏金铜框镶西域羊脂白玉浮雕貔貅玉牌带头,温润谦和,凝夜紫茱萸纹织金锦蔽膝,上缀金玉玛瑙,人越发挺拔俊秀,看得宫女脸色绯红一片。
卫子夫拉了去病又左右看看衣服尺寸方心满意足。
“去病,你替舅父迎亲,切不可失了礼数。”她嘱咐道,“我叫你来,除了试衣服,还有一件紧要的事要问你。”卫子夫屏退左右,看着霍去病说:“听说,这次你欲随舅父出征?”
看霍去病并不辩驳,接着说道,“战场艰险,姨母望你能照顾好自己,遇事多与舅父商议,相互看照。”卫子夫原是听说,这次卫青挂帅出征就在大婚之后,时间紧促。
“姨母放心,”霍去病安慰道,“这次陛下许我八百羽林铁骑!”卫夫人见他眉宇带光,自知这侄儿是个不甘平庸之辈,方又嘱托了几句才罢。
这边舒醴和箓竹套了马车出门,进了南斋坊。这酒楼迎来送往,好不热闹。至二楼玉竹阁雅间,点了几盘子点心坐下。
今日天气暖和,舒醴换了件紫梅复襦,绾了慵懒的垂云髻,坐在临窗的位子,从这里一眼能看到酒楼门前。舒醴也不知那霍家少郎能否如约前来,心中煎熬。
等了好一会儿,听有来人敲门,箓竹赶紧开门,来人清朗精神,却不是霍去病,正是毕城。
毕城见阁内是女眷,心下一惊,低头抱拳:“姑娘,我家公子托我带话,他今日去了宫里。”
毕城说完就要拔腿,舒醴叫住:“公子且慢,你家郎官可有其他话?”
“没有。”毕城答完便退了出去,满脸狐疑下楼:“少郎如何约了女眷?”摇头似拨浪鼓不得其解。
从椒房殿出来,已是申时三刻。
霍去病一路小跑至宫门外,将礼服包裹扔给齐丰:“你先回府!”骑了乘风扬鞭就往北街南斋坊奔去。
那乘风也是不耽搁,一径飞奔到了酒楼门口,酒楼小厮吆喝道:“客官几位?”
霍去病跃下马来,将缰绳递过去,也不回话,拎着马鞭径直奔上二楼玉竹阁,门一开却是人去阁空。
他回头问话忙不迭跟上来的跑堂小厮:“里面的姑娘呢?”
那小厮便知这公子是来寻人的:“公子,阁间的姑娘很早就来了,等了许久,直到申时三刻方才离开。”
霍去病叹了口气,缓缓走下阁楼。
“公子,”跑堂小厮问道,“您还点菜吗?”霍去病头也不回地出了酒楼,骑马返回侯府。
已是酉时正花青时分,暮色将至。
霍去病自己套了马从前院过来,林管家见了叫住他:“少郎,将军吩咐了,大婚之日寅时他进宫迎亲,午时你在府中迎接宾客,这是宾客名单。”
“好!”霍去病接过名单,也不多言语,走到前厅,卫青正等他。
“娘娘今日都叮嘱些什么?”卫青问道。
“叫我又重新试了礼服,不可失了卫家礼数,”霍去病坐下,答道:“还问起出征的事。”
卫青知道,这是他第一次挂帅出征,姐姐有所顾忌也是自然。“你不必多想,只管明日迎接宾客。”卫青嘱咐道。
晚膳后府中掌事嬷嬷又清理了一遍大婚用物,教养了一遍府中小厮丫头们礼仪方放心。
两日后,二月初四,府中下人皆无人休息,候到子时,天地玄黄,迎亲的仪仗便要出府。
长平侯府数十里的彩礼,马车从街头排到街尾,井然有序:迎亲的人均穿黑衣,车马也用黑色,执烛前马;路旁铺洒着数不尽的合欢花,城中树枝皆系满红绸带;道旁设青布帷幔,帷幔四周尽是羽林护卫。
皇室嫁女,宵禁延时,涌动的人群络绎不绝,比肩接踵,个个皆伸头探脑去观望这百年难见的婚礼。
房中掌事嬷嬷吩咐丫头们为卫青服侍穿戴,一身玄黑爵弁服,领口袖口都镶绣着纁红色回字纹,上排红色细珠玛瑙,戴玛瑙玉管七璜组玉佩,纁红色宽腰带,压织金犀牛乘云纹蔽膝,庄严肃穆。
穿戴毕,卫青往前门高头大马处走来,仪仗需子时正从侯府正门出,行遍京城大街,其间不得走回头路,这路线是早早就计划好的,最后从直城门大街过武库入长乐宫迎娶公主。
卫青领着迎亲队伍手执婚书,一尊铜雁贽礼领路从侯府出发。
彼时,长乐宫内宫灯辉煌,平阳公主正坐于铜镜前,梳洗的宫女各执妆盘排列两行。
执梳官为公主温水洁面净手,高高绾起凌云髻,两边各簪白玉龙凤玉簪;发前着九凤赤金华胜,每一处凤尾点九处大红玛瑙,意为相思久;鬓边贴金镶玉凤凰步摇,移步生花;长眉入鬓,胭脂红蓝花。妆毕,着玄黑素色大婚纯衣华服,胸前戴玛瑙玉管七璜组玉佩,纁红色宽腰带,压鸾凤乘云纹经锦蔽膝,手执织金蜀锦凤舞九天刀把扇,脚登厚底锦面百鸟朝凤翘头履。最后一盏玉盘里,覆着双面龙凤戏珠蜀绣盖头。
“请公主移步高庙。”掌事嬷嬷柔声细语恭请。
公主大婚,汉承秦制按理当由宗室亲王主持,武帝爱戴长姐,亲自主持。
平阳公主仪仗徐步前往宫门高庙,拜别宗祠,武帝着玄衣绀裳袀玄吉服携卫子夫早早等候在高庙,卫子夫也是着皇后吉服,中常侍春陀提着宫灯随侍身后,宫女侍卫站了一路。平阳长公主再觅良缘,亲上加亲,帝后十分欢喜。
从高庙出来,已是丑时。
卫青的迎亲队伍已从西直门大街远远过来,卫青入长乐宫迎了平阳公主,正是寅时,至未央宫和椒房殿拜别帝后,卫青骑马领头,迎亲队伍后跟着公主仪仗,宗室亲人送亲,红妆嫁骑绵延出了宫去。
送亲的队伍中,领头的是个锦衣华裘的少年,霞姿月韵,颇有姑苏雅士风范,年龄不过十七八,正是平阳公主的长子,徐州郡彭城平阳懿侯曹参的玄孙曹襄,曹襄父亲去世后,他承袭了爵位。
跟着送亲队伍来的,自然还少不得卫长公主,她是个爱凑热闹的主儿,今日姑姑大婚,她是一定要来凑热闹的,一同来的,还有诸邑公主,阳石公主。
卯时正,妃色破晓,迎亲队伍至侯府,鸣礼炮,奏喜乐。
霍去病着玄黑礼服恭迎于侯府门前,卫青迎平阳公主至主院,侯府大院正式热闹起来。门外横门大街早已立满了人群,青布帷幔已经撤走,人群开始沸腾起来。
“平阳公主与卫大将军大婚,真真是圆了一段佳话!”
“你看那领头的少年,听说是公主长子,少年将军……”
侯府家丁忙着将车马入厩,搬运皇帝的赏赐,公主的嫁妆入府,足足忙了一个时辰。后院厨房也是杀鸡宰羊一片繁忙。这时,宾客已络绎而至,霍去病在大门迎宾处,从旁太常属官报送来贺宾客:
丞相平津侯公孙弘贺!
太常绳侯周平贺!
御史大夫张欧贺!
詹事陈掌贺!
郎中令李广贺!
卫尉苏建贺!
太仆令公孙贺贺!
合骑侯公孙敖贺!
中尉赵禹贺!
中郎将唐蒙贺!
翕侯赵信贺!
廷尉张汤贺!
大行关内侯李息贺!
太中大夫张骞贺!
治粟都尉桑弘羊贺!
太中大夫东方朔贺!
都尉汲黯贺!
……
三公九卿文武百官皆来恭贺,门庭若市,好不热闹!霍去病一一迎了,吩咐小厮带进府入座。午时正,是武帝御赐的九盏宴会,百官恭贺。黄昏晚宴方是长平侯府正式婚宴,新人拜天地,入洞房。
小课堂:
1、椒房殿:椒房殿是中国古代传统宫殿建筑,位于西汉都城长安城内,属于未央宫建筑群,是皇后所居之所。殿内以花椒子和泥涂壁,取温暖、芬芳、多子之义。
2、凭几:古时供人们凭倚而用的一种家具,形体较窄,高度与坐身侧靠或前伏相适应,是供辅助用的家具。
3、玄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玄黑是所有颜色的本体,象征着万物的本源和起始。它不仅是深邃的黑色,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道家思想中,玄黑被认为是所有颜色的基础和归宿。在中国历史上,玄黑被广泛推崇,尤其是在汉朝,它被视为尊贵的颜色,象征着权力和尊贵。汉代常用于重要场合和礼仪用品,如朝服、祭器、婚服等,以体现庄重和尊贵。
4、齐紫:《中国传统色》,编号C70 M100 Y30 KO R108 G33 B109,清明之转色。齐桓公之帝王紫。《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曰“齐王好衣紫,齐人皆好也。齐国五素不得一紫。齐王患紫贵,傅说王曰:‘《诗》 云:不躬不亲,庶民不信。今王欲民无衣紫者,王请自解紫衣而朝,群臣有紫衣进者,曰:益远!寡人恶臭。’是日也,郎中莫衣紫;是月也,国中莫衣紫;是岁也,境内莫衣紫”。《史记·苏秦列传》曰“智者举事, 因祸为福,转败为功。齐紫,败素也,而贾十倍”。《南史·陆庆》曰“邹缨齐紫,且以移俗”。杨慎《春郊得紫字张惟信同赋》咏“广幕耀周缇,袨服矜齐紫”。归有光《素庵诗》咏“流俗相纠错,纷纷竞齐紫”。
5、浮雕貔貅:
①浮雕:浮雕是 雕塑的一种形式,通过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的形象,使其产生立体感。
②貔貅:貔貅者,又名天禄、辟邪、百解,共四个名字,龙头、马身、麟脚,形似 狮子,毛色灰白,会飞。其身形如虎豹,其首尾似龙状,其色亦金亦玉。相传貔貅是一种凶猛瑞兽,但这种猛兽分有雄性和雌性,雄性名为“ 貔”,雌性名为“ 貅”。在古时这种瑞兽是分一角或两角的,一角称为“ 天禄”,象征着招财进宝;两角称为“辟邪”,象征着驱除邪灵和保护主人平安健康。貔貅造型多以两角为主。貔貅形象的艺术作品上可追溯到汉代,多为带翼的四足兽,其造形可能传自西亚。貔貅曾为古代两种氏族的图腾。传说帮助炎黄二帝作战有功,被赐封为“天禄兽”即天赐福禄之意。它专为帝王守护财宝,也是皇室象征,汉武帝将其封为“帝宝”。《 汉书》“西域传”上有一段记载:“乌戈山离国有桃拔、 狮子、 犀牛”。孟康注曰:“桃拔,一日符拔,似鹿尾长,独角者称为天鹿,两角者称为辟邪。”据古书记载,为古代五大瑞兽之一(此外是龙、 凤、 龟、 麒麟),称为招财神兽。又因貔貅专食猛兽邪灵,故又称“ 辟邪”。中国古代风水学者认为貔貅是转祸为祥的吉瑞之兽。《 逸周书·周祝》:“山之深也,虎豹貔貅何为可服?”《 史记·五帝本纪》:“﹝轩辕﹞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司马贞索隐:“此六者猛兽,可以教战。”辽东人谓之白熊。雄者曰貔,雌者曰貅,故古人多连举之。”又因貔貅专食猛兽邪灵,也用以比喻勇猛的战士。唐张说《王氏神道碑》:“赳赳将军,豼貅绝羣。清 毕著《纪事》诗:“乘贼不及防,夜进千貔貅。” 柳亚子《 读史》诗之七:“绿林家世拥貔貅,乳臭儿郎据上流。”
6、凝夜紫:《中国传统色》,编号C85 M100Y45 K15 R66 G34 B86,清明之合色。语出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不去争论是砌长城的紫土还是生于塞上的紫草,宁可去想象北境悲 凉的暗夜天色。胡仔《歌风台》咏“赤帝当年布衣起,老妪悲啼白龙死,芒砀生云凝夜紫”。王恽《木兰花慢·赋红梨花》咏“塞 上胭脂夜紫,雪边蝴蝶朝寒”。石宝《熊耳峰》咏“浮岚出晴丹,淑气凝夜紫”。顾翎《菩萨蛮》咏“纤云凝夜紫,烟落迷廊处”。
7、蔽膝:古代遮盖大腿至膝部的服饰,是古代遮羞物的遗制,蔽膝与佩玉在先秦时都是别尊卑等级的标志。江淮之间谓之棉,自关东西谓之蔽膝。与围裙不同的是,蔽膝稍窄,且要长到能“蔽膝”,用在衣裳制礼服上要求与帷裳下缘齐平。不直接系到腰上,而是拴到大带上作为一种装饰,可以用锦,也可皮革制成。
8、爵弁服:“弁服”之一。华夏民族士人助君祭及亲迎(即婚礼迎亲)等时所服之服,同时也做士冠礼三加之礼冠,为士之最高礼服。始于商周,至宋后其制废。以玄色丝衣,纁色下裳组成,较冕服,仅无章采文饰,前用勒抬以代冕服。其首服为爵弁,爵弁者,冠名,爵,通“雀”故亦作“雀弁”。比冕次一级,形制如冕,但没有前低之势,而且无旒。色如雀头,赤而微黑。
9、纁红色回字纹:
①纁红色是一种浅红色,在古汉语中,纁还通“曛”,表示黄昏的阳光。此外,纁红色与绛色有关联,绛色通常指大红色,但也可以用来表示深红色。在古代的文献中,纁色常用于描述衣物和装饰,如“爵弁服纁裳”。
②回字纹因为其形状像汉字中的“回”字,所以称之为回字纹。
10、玛瑙玉管七璜组玉佩:用玛瑙串联的七璜组玉佩。两周秦汉时期,贵族把多件玉饰穿系成象征身份地位的贵重配饰——组玉佩。组玉佩中有一类“多璜组玉佩”,也就是以多件玉璜为主体的玉佩。
①璜,是一种弧形玉器,佩戴起来弧形下凹。有说法认为:天子九璜、诸侯七璜、大夫五璜。组玉佩的佩戴数量和质量能显示出不同人的等级和身份,身份越高,组玉佩越复杂越长。佩戴组玉佩不仅有装饰作用,还有节步的功能。
②玛瑙也作码瑙、马瑙、马脑等,是玉髓类矿物的一种,经常是混有蛋白石和隐晶质石英的纹带状块体。
11、织金犀牛:
①织金锦是以金缕或金箔切成的金丝作纬线显示花纹而形成具有金碧辉煌效果的织锦。中国古代丝织物加金约始于战国,十六国时已能生产织金锦。所采用的金线有片金和圆金两种,具体制作方法为:先将黄金打成金箔,用纸或动物表皮作背衬,再切割成强丝线的片金;也可将片金缠绕在一根芯线之外,即成圆金。
②犀牛:犀牛在中国古代被视为神兽,《山海经》中记载,犀牛是“天子之兽”,能够辟邪驱瘟,保佑国泰民安。它被视为“六畜之长”,能够统领百兽,象征着吉祥和威严。同时还寓意着吉祥、健康、财富、爱情和长寿。这些象征意义使得犀牛在古代成为了一种备受推崇的神兽,并在各种艺术品和工艺品中广泛使用。
12、凌云髻:凌云髻属于结鬟式发型,最早出现在秦汉时期,是高髻的一种,华丽贵气。
13、华胜:古代汉族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 ,通常制成花草的形状,插于髻上或缀于额前。华胜的名字来源于《释名·释首饰》,其中“华”象草木之华,“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则胜,蔽发前为饰也。
14、步摇:步摇是中国古代汉族妇女的一种首饰,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其制作多以黄金屈曲成龙凤等形,其上缀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鸟兽花枝等,晶莹辉耀,与钗钿相混杂,簪于发上,材料主要有金、银、玉、玛瑙等。
15、胭脂红蓝花:红蓝花,又名燕支花,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天然染料,被广泛用于制作胭脂,大约在汉代经中亚传入我国西北,张骞出使西域后,这种西域人涂在脸上的装饰品传入了中原,演变成了女子用的胭脂。
16、玄黑素色大婚纯衣华服:西汉女子婚服,纯衣纁袡。一种纁色衣缘的黑色深衣,黄而兼赤为纁。
17、鸾凤:义为鸾鸟与凤凰,比喻夫妇、贤俊之士。
18、翘头履:翘头履是指中国古代带有鞋头上翘的鞋子,又被称为重台履、高墙履、勾履、芴头履等。其常用罗帛、纹锦、草藤、麻葛等面料为履面,履底薄,履帮浅,较轻巧便利,翘头主要有凤头、虎头等形状,适用于重大节日,隆重的场合,婚宴等,搭配汉服穿着彰显华夏服饰之美。
19、曹参:(?—公元前190年),字敬伯,汉族,泗水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政治家,汉朝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谥号为懿。
20、诸邑公主:(?—公元前91年),汉武帝女,食邑在诸邑,丈夫不明。
21、阳石公主:(?—汉武帝征和二年即公元前91年),汉武帝的女儿,《史记》和《汉书》皆记载她为帝女。
22、太常: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掌宗庙礼仪。汉取“尊大”之意,改名太常。惠帝改为奉常,景帝复原名。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大婚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