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红楼】如果贾珠没死 > 第18章 第 17 章

第18章 第 17 章

桂子香沉,金风送爽,转眼便是放榜之期。

这一日,荣国府从清早便陷入一种无声的紧绷之中。各房主子虽表面如常,那心思却早飞到了礼部门外那堵将决定无数人命运的粉墙下。下人们走路屏息,说话低声,生怕一丝响动便惊扰了这份焦灼的等待。

东院更是静得异样。

贾珠晨起练了一套养生导引术,用了清淡早膳,便如常去了书房。书案上摊开的,却非经史策论,而是一卷前人笔记小说。他看得似乎专注,指尖搭在书页上,半晌却不见翻动一页。

李纨在一旁默默研墨,目光却不时飘向窗外。院中那株老桂开得正盛,碎金般的花粒簌簌落下,香气甜腻得几乎让人发闷。她手里捏着一方素帕,指尖无意识地绞紧了,帕子边缘已被冷汗浸得微潮。

她不敢问,不敢催,甚至不敢将担忧流露分毫。只将一切情绪死死摁在心底,如同闷烧的炭,灼得五脏六腑都隐隐作痛。偶尔抬眼觑他,见他眉宇沉静,侧脸线条在晨光里显得冷清寡淡,仿佛今日之事与他毫无干系。可越是这般平静,她心底那根弦便绷得越紧。

时间滴答而过,缓慢得如同凝滞的琥珀。

近午时分,外头隐隐传来喧嚣声,像是潮水由远及近。李纨的心猛地提到嗓子眼,研墨的手一抖,墨汁溅出少许,污了袖口。

贾珠的目光从书卷上抬起,淡淡扫了她一眼。

“慌什么。”他声音平稳无波。

话音未落,院外那喧嚣声骤然放大,如同沸水泼入滚油,炸开一片无法抑制的狂喜喧腾!脚步声、欢呼声、道喜声潮水般涌来,瞬间将东院吞没!

“中了!中了!珠大爷高中了!!”

“头名!是头名解元!!恭喜珠大爷!贺喜珠大奶奶!!”

报喜的仆役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进院子,嗓子喊得劈了叉,脸上是狂喜的扭曲。紧随其后的是一群闻讯赶来的小厮丫鬟,个个脸上放光,与有荣焉地嚷嚷着。

轰——!

李纨只觉得耳边嗡的一声巨响,像是有什么东西在脑海里炸开!眼前的一切景象声音都模糊、扭曲、旋转起来!中了?头名解元?!她是不是听错了?还是在梦里?

她僵在原地,手脚冰凉,血液却轰然冲上头顶,撞得她一阵眩晕。她下意识地伸手扶住书案边缘,指尖用力到泛白,才勉强撑住发软的身体。

她猛地转头,看向贾珠。

他依旧坐在那里,握着书卷的手指几不可察地收紧了些,指节微微泛白。但那深潭般的眸子里,却并未掀起想象中的惊涛骇浪,只是骤然缩紧,迸射出一种极亮、极锐利的光,如同冰层下骤然点燃的火焰,灼灼逼人。那光芒一闪而逝,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随即又被更深的沉静覆盖。

他缓缓地、极其缓慢地放下了手中的书卷。动作甚至称得上从容。

外头的喧哗声浪一阵高过一阵,王夫人、贾琏、王熙凤等人已被惊动,纷纷赶了过来,人未到,声先至,满是惊喜交加的祝贺。

贾珠这才站起身,整理了一下并无线褶的衣袍,脸上依旧没什么过多的表情,只那唇角似乎极轻微地向上牵动了一下,转瞬即逝。他抬步,向外走去,迎接那属于他的荣光。

经过李纨身边时,他的脚步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目光并未看她,却极低地、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道了一句:

“我说过,会拿回来。”

声音低沉,却带着千钧之力,重重砸在李纨的心上。

说完,他便掀帘而出,迎向那满院的喧腾和祝贺。他的背影挺拔如松,步伐沉稳,仿佛这一切早已在他预料之中。

李纨却像是被抽空了所有力气,软软地跌坐在身后的绣墩上。眼泪毫无预兆地汹涌而出,不是嚎啕,而是无声的、急剧的奔流,瞬间模糊了视线。

中了!真的中了!还是头名解元!

那无数个挑灯夜读的夜晚,那病中挣扎的苦痛,那佛前绝望的祈祷,那剪断青丝时的决绝,那等待的焦灼……所有的一切,在这一刻,都有了答案,都有了报偿!

巨大的喜悦、酸楚、释然、骄傲……种种情绪如同滔天巨浪,将她彻底淹没。她死死咬着唇,不让自己哭出声,肩膀却剧烈地颤抖着,几乎喘不过气。

外头的喧闹声持续了许久。道喜的,讨赏的,看热闹的,络绎不绝。整个荣国府都因这突如其来的大喜事而沸腾起来。

直到午后,喧哗才渐渐散去些许。

贾珠被贾政亲自叫去书房说话,王夫人则拉着李纨的手,喜极而泣,又再三叮嘱她要好生照顾珠儿,往后应酬往来必定繁多,需得仔细打点。王熙凤在一旁凑趣,话语里的酸意几乎掩不住,却又不得不堆满笑容奉承。

好容易送走了众人,东院才重又安静下来。只是这安静里,已浸满了扬眉吐气的欢欣和忙碌。下人们走路带风,脸上是藏不住的喜气,收拾东西、准备宴席、清点贺礼……井然有序又透着兴奋。

李纨站在廊下,看着这骤然鲜活喧闹起来的院子,犹自觉得身在梦中。阳光暖融融地洒在身上,她却依旧觉得有些不真实的眩晕。

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

她回过头。

贾珠送走了贾政,缓步走了回来。阳光落在他身上,将他苍白的脸色映得有了几分暖意。他眉宇间那惯有的沉静依旧,眼底却似有流光掠过,带着一种内敛的、却不容忽视的锋芒。

他走到她面前,停下脚步。目光在她依旧泛着红晕、眼圈微肿的脸上停留片刻。

“累了?”他问,声音比平日温和些许。

李纨连忙摇头,想挤出一个笑容,嘴角却有些发僵:“不累……就是,就是太欢喜了……”声音还带着一丝哭过的沙哑。

贾珠静默地看着她,忽然伸出手。

不是朝向她的脸,而是探向她微微散乱的鬓边。那里,簪着那支赤金点翠并蒂莲簪,还有那日他亲手为她簪上的、那支海棠红的宫花。

他的指尖微凉,轻轻碰了碰那娇艳欲滴的海棠花瓣,动作极其自然,仿佛做过千百遍。

“很好看。”他低声道,目光却并未看花,而是看进她的眼睛里。

李纨的心猛地一跳,脸颊瞬间烧了起来,连耳根都烫得厉害。她慌忙垂下眼帘,心跳如擂鼓。

他却已收回了手,仿佛只是随口一句点评。转身看向院子里那株繁盛的金桂,语气恢复了一贯的平淡:“今日之后,往来应酬会多起来。府里府外,许多眼睛都会看着东院。你……”

他顿了顿,侧过头,目光重新落在她身上,带着一种沉甸甸的托付和毋庸置疑的信任:“珠大奶奶,需得撑起来。”

李纨迎上他的目光。那里面没有了方才一闪而过的锐利锋芒,只剩下深沉的、静水流般的力量。她忽然明白了他的意思。这功名,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荣耀,更是东院的旗帜。他要将这旗帜交到她手里,让她与他一同,站在所有人面前。

所有的惶恐和不确定,在他这沉静的目光里,奇异地沉淀下来。她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背脊,迎着他的视线,缓缓地、清晰地应道:

“是,珠大爷。妾身明白。”

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破土而出的坚定。

贾珠眼底似乎掠过一丝极淡的满意,不再多言,转身向书房走去。

接下来的日子,果然如贾珠所言,东院门槛几乎被道贺的人踏破。宗族亲眷、世交故旧、甚至许多素无往来、闻讯而来的官员士绅,贺帖、贺礼如雪片般飞来。

贾珠依旧深居简出,多以身体需静养为由,推拒了许多宴饮。但必要的应酬,如族中公宴、师长宴请,却不得不露面。每逢此时,他必带着李纨一同前往。

李纨第一次以“新科举人夫人”、“解元娘子”的身份,置身于这般觥筹交错、目光汇聚的场合,起初自是紧张万分,手足无措。那些或羡慕、或探究、或审视、甚至带着几分微妙嫉妒的目光,如同细密的针,扎得她浑身不自在。

但她牢记着贾珠的话,牢记着自己“珠大奶奶”的身份。她努力维持着镇定,举止尽量端庄得体,言谈谨慎温和。遇到不知如何应对的场面,便下意识地抬眼,去寻人群中那个清瘦却挺拔的身影。

每一次,她总能对上贾珠投来的目光。他或许正与人交谈,或许只是安静地坐着,但那双深潭般的眸子,总会在不经意间掠过她,带着一种无声的审视和……支撑。那目光沉静而有力,像是一根定海神针,瞬间便能抚平她所有慌乱。

偶尔,他会极其自然地在她被某些过于热情的女眷围住、不知如何脱身时,淡淡开口唤一声“纨娘”,或是用一个眼神示意她过去。她便如蒙大赦,得以从他那里汲取片刻的安宁和勇气。

几次下来,她竟也渐渐摸索出些许门道,举止越发从容起来。虽依旧话不多,但那份属于书香门第的沉静气度,和那份被贾珠无形中赋予的底气,让她在这些场合中,不再显得格格不入。

这日,贾母高兴,在荣庆堂设了家宴,既是庆贺贾珠高中,也是中秋团圆。府中有头有脸的爷们奶奶、姑娘小姐们齐聚一堂,珠环翠绕,笑语喧阗,极尽热闹。

贾珠自是席间的焦点,被贾政、贾赦等人围着说话,连贾母也拉着他问了许久考场上的事。李纨则被邢夫人、王夫人、尤氏等人簇拥着,听着各式各样的奉承和打趣。

王熙凤今日格外活络,一张巧嘴说得满堂生辉,不时将话题引到李纨身上。

“要我说,咱们珠大嫂子才是真正的有福之人!瞧瞧,珠大哥哥这般才学人品,如今又高中解元,往后可是要给她请封诰命的!真真是羡煞个人了!”她一边说,一边拿着帕子掩着嘴笑,眼神却滴溜溜地在李纨身上打转。

李纨被她说得脸颊发烫,只得低声道:“凤丫头又混说,不过是侥幸罢了……”

“哎哟,这可不是侥幸!”王熙凤声音拔高,“这可是真才实学!珠大哥哥病中那般凶险,都能挺过来,还能一举夺魁,这不是大福气是什么?要我说啊,定是珠大嫂子日日吃斋念佛,感动了菩萨,这才保佑珠大哥哥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这话听着是奉承,却隐隐将贾珠的功成名就,归功于李纨的“迷信”和“运气”, subtly 淡化了他自身的才学与努力。

席间顿时一静。众人都听出了这话里的机锋,目光纷纷投向李纨。

李纨的心猛地一紧,脸颊更红,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衣角。她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又不知该如何说才不失礼周全。

就在这时,一个低沉平静的声音从不远处响起,清晰地压过了席间细微的嘈杂:

“凤丫头这话,只对了一半。”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贾珠不知何时已走了过来,正站在李纨身侧稍后的位置。他手中端着一杯酒,神色淡然,目光却如冷电般扫过王熙凤。

王熙凤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

贾珠却已转向李纨,目光落在她微微泛红的侧脸上,声音不高,却足以让席间所有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病中凶险,能挺过来,确是她诚心祈祷,悉心照料之功。”他顿了顿,语气依旧平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至于考场夺魁……”

他微微侧身,目光扫过席间众人,最后重新落回李纨身上,那眼神深邃,带着一种近乎郑重的宣告:

“靠的是我贾珠十载寒窗,读过的书,磨穿的砚,和……”

他的声音刻意停顿了一下,每一个字都砸在寂静的空气里。

“……从鬼门关前挣回这条命后,更不敢辜负的光阴和她那缕头发。”

“哗——”席间响起一阵极轻微的骚动。众人皆被这直白而惊人的话语震住了!他竟当众提及那等凶险之事,甚至……提及了李纨的头发?!那等私密之事?!

李纨猛地抬起头,愕然地看着贾珠,脸颊瞬间红得如同火烧!他……他怎么能……当众说这个?!

王熙凤脸上的笑容彻底挂不住了,一张脸红了又白,讪讪地说不出话来。

贾珠却仿佛浑然不觉自己投下了怎样一颗惊雷。他举起手中的酒杯,向着席上主位的贾母微微一揖,语气恢复了一贯的淡然:“孙儿胡言,祖母莫怪。只是功名之路,从无侥幸二字。孙儿不敢贪天之功,亦不敢抹杀内助之劳。仅以此杯,谢祖母、父母养育之恩,亦谢……”他目光极快地、极其深沉地瞥了李纨一眼,“……谢她生死相随,不离不弃。”

说罢,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满堂寂然。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被贾珠这番话里蕴含的深沉力量、坦荡态度和对李纨毫不掩饰的回护与肯定,震慑得说不出话来。

贾母最先反应过来,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感慨,随即笑道:“好!说得好!珠儿是个明白孩子,知道根底,不忘本分!这才是咱们荣国府长房长孙的气度!纨娘也好,这些年,委屈你了,也辛苦你了!”

王夫人也连忙笑着附和。

李纨站在那里,只觉得浑身血液都在奔涌,耳边嗡嗡作响。羞窘、震惊、激动、骄傲……种种情绪如同沸水般在她胸腔里翻滚。她看着身旁那个神色平静、却以最强势的姿态将她护在羽翼之下、给予她最高肯定的男人,眼泪毫无预兆地再次涌了上来。

她慌忙低下头,死死忍住。

这一刻,她无比清晰地感觉到,那顶“珠大奶奶”的冠冕,第一次,如此真实、如此沉重、如此荣耀地,落在了她的头上。不再仅仅是一个称呼,而是他用他的功名、他的坦荡、他的回护,为她加冕。

宴席继续,气氛却已然不同。投向李纨的目光里,多了许多真切的敬佩和艳羡。

散席后,回到东院。夜已深,月光如水银泻地,廊下安静得只剩秋风拂过桂叶的沙沙声。

李纨的心依旧跳得厉害,脸颊上的热意迟迟未退。她跟在贾珠身后半步,看着他清瘦挺拔的背影,想着方才席间他那石破天惊的话语,心底那片滚烫的浪潮久久无法平息。

走到正房门口,贾珠忽然停下脚步,转过身。

月光下,他的面容显得有些模糊,唯有那双眼睛,亮得惊人,深深地看着她。

“今日席间之言,”他开口,声音低沉,融在夜色里,“并非全是场面话。”

李纨的心猛地一跳,抬眸望向他。

“你的辛苦,我知道。”他看着她,一字一句,清晰无比,“往后,这类场合只会更多。或许还有更难听的话,更复杂的局面。”

他微微上前一步,两人距离拉近,她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酒气和清冽的墨香。

“记着今日的感觉。”他的目光沉静而有力,如同磐石,“你是我贾珠三媒六聘、明媒正娶的妻子,是我荣国府长房长媳,是圣上亲封的举人娘子。无人可轻看你,无人可置疑你。”

“站稳了,纨娘。”他最后说道,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之力,重重落在她心上,“与我一起。”

说完,他不再多言,转身推门进了屋内。

李纨独自站在廊下,月光洒满全身。秋风带着凉意,她却觉得浑身滚烫。耳边反复回响着他最后那句话——“与我一起”。

她缓缓抬起手,轻轻按在自己依旧剧烈跳动的心口。那里,不再是空茫的慌乱,而是被一种沉甸甸的、充满力量的暖流填满。

她望向屋内透出的温暖灯光,又抬头看了看天际那轮皎洁的明月,深深地吸了一口带着桂香的清冷空气。

然后,她挺直背脊,步履坚定地,走向那扇透着光的门。

她知道,从今夜起,她脚下的路,将截然不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我寄长风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