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MJ]蒙特卡洛的阳光 > 第3章 各自闪耀的星辰

第3章 各自闪耀的星辰

时间像是被按下了快进键。盖瑞市那栋弥漫着音乐与汗水味道的小房子,迅速被甩在了身后,成为一个模糊而遥远的起点。

杰克逊五兄弟这个名字,如同一声惊雷,炸响了整个流行乐坛。他们从底特律的黑人电台一路高歌猛进,签约了传奇的摩城唱片,单曲《I Want You Back》像一场无法阻挡的甜蜜风暴,席卷了全美的电台和排行榜。聚光灯以前所未有的强度,聚焦在这几个来自印第安纳州的年轻兄弟身上,而其中最耀眼的那束光,毫无意外地落在了最小的迈克尔身上。

他的声音,那种奇特的、兼具孩童清亮与成人灵魂穿透力的嗓音,仿佛天生就是为了征服舞台而生。他的舞步,精准而充满爆发力,又带着一种举重若轻的优雅,每一个动作都像是在重新定义流行音乐的表演形态。媒体为他疯狂,乐迷为他尖叫,他成了当之无愧的超级新星。

然而,在震耳欲聋的欢呼声、炫目的闪光灯和永无止境的巡演、录音、采访的间隙,迈克尔·杰克逊却常常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抽离感。他站在万人体育场的中央,看着台下如同浩瀚星海般舞动的荧光棒,听着足以掀翻屋顶的声浪,内心某个角落,却异常安静,甚至……空旷。

他会下意识地在后台拥挤的人群中寻找一个安静的、穿着朴素裙子的身影,会在接受完一轮轰炸式的采访后,期待有人能递给他一杯温水,而不是香槟。但什么都没有。只有经纪人、助理、保镖和更多簇拥上来的、陌生的、热情的面孔。

伊芙琳离开了。

在他十三岁那年,就在杰克逊五兄弟的事业真正起飞前夕,伊芙琳的家庭发生了剧变。她那拥有中国血统的母亲,和那位精明强干、一直默默从事跨国贸易的俄罗斯裔父亲,抓住了一次巨大的商业机遇,几乎是一夜之间,约翰逊家摆脱了盖瑞市的灰暗,跃升入了另一个截然不同的阶层。

他们举家搬往东海岸,伊芙琳以优异的成绩和令人艳羡的背景,进入了顶尖的私立高中,并在一年后,收到了来自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她要去波士顿,去那个代表着智慧、精英与传统的象牙塔,学习艺术史与经济学。

临走前,她来向杰克逊一家道别。

那是一个有些混乱的下午,迈克尔和兄弟们刚从一场演出回来,行李散乱地堆在客厅,空气中还弥漫着旅途的疲惫和隐约的兴奋。伊芙琳站在门口,逆着光,迈克尔几乎看不清她的脸。她穿着一件质地精良的米白色风衣,头发修剪成了利落而时髦的样式,整个人散发出一种与杰克逊家如今虽然改善但依旧带着草根气息的环境格格不入的光彩。

她依旧沉静,微笑着与凯瑟琳拥抱,和兄弟们一一告别,说着祝福的话。轮到迈克尔时,她走了过来。

几年的时光,迈克尔抽高了不少,但依旧清瘦,那双标志性的大眼睛在略显疲惫的脸上,显得愈发深邃。他看着她,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看到她身上那种陌生的、属于另一个世界的优雅与距离感,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慌攫住了他。他感觉,她正在从他触手可及的世界里,快速地滑走,像一颗真正飞向遥远天穹的星辰。

“迈克尔,”伊芙琳的声音比记忆中更加柔和,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你要成为最亮的那颗星了。”

她从她那个看起来价格不菲的皮质手提包里,拿出一个小小的、包装精美的盒子,递到他手里。不是糖果,也不是创可贴。

“保重。”她轻声说,然后,像多年前那个下午一样,她伸出手,非常轻柔地,抚摩了一下他的头发。动作依旧温柔,却带着一种告别的决绝。

然后,她转身离开了。没有回头。

迈克尔站在原地,很久很久,才低头拆开那个盒子。里面是一支精致的、镀金的钢笔,笔身上刻着一行细小的花体字:“To Michael, Follow your light.”

他没有哭,也没有像小时候那样表现出任何明显的失落。他只是默默地将钢笔握在手心,那冰凉的金属触感,一直渗透到心里。他把钢笔小心翼翼地收进了自己最私密、最珍贵的物品盒里,和那些获得的第一个奖项、粉丝送的第一份礼物放在一起。那是他的圣物箱,而伊芙琳留下的所有东西——那颗早已不见的糖纸,那个小熊图案褪色的创可贴空包装,以及这支钢笔——是其中最核心的圣物。

伊芙琳离开后的日子,迈克尔以一种近乎疯狂的状态投入工作。排练、录音、演出、宣传……他像一个上了发条的精密玩偶,不知疲倦地旋转着。他的才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绽放,一个又一个经典舞台被创造出来,唱片销量打破一个又一个记录。他成了流行音乐界真正的王子,未来无可限量。

外界看到他的是无与伦比的天赋和爆炸性的成功,只有他自己知道,这疯狂的节奏背后,有一部分是为了填补伊芙琳离开后,心里那块突然塌陷的空洞。他似乎在用全世界的喧嚣和关注,来对抗内心深处那份愈发清晰的思念与孤独。

他开始养成一些隐秘的习惯。

他会避开所有人,在深夜里,用那支伊芙琳送的钢笔,在昂贵的日志本上写下一些零碎的字句,不成调的旋律灵感,或者只是反复描摹她的名字。他收集所有关于哈佛大学的零星信息,尽管他对那种学术生活毫无概念,他只是想尽可能地,触摸到她此刻存在的那个世界的气息。

在一次漫长的巡演途中,他路过波士顿。车子行驶在查尔斯河畔,他看着窗外那些古老的、爬满常春藤的建筑,看着那些夹着书本、步履匆匆、神情自信的年轻学子,一种强烈的自卑和距离感涌上心头。他的世界是舞台、掌声和浮华,而她的世界是图书馆、沉思和智识。他们是如此的不同,仿佛隔着整个星系。

他甚至没有勇气让司机停车,更没有勇气去哈佛的校园里走一走。他只是摇下车窗,让波士顿略带凉意的秋风吹拂着他的脸,仿佛这样,就能呼吸到一丝她可能呼吸过的空气。

一次,在洛杉矶录制个人专辑时,他偶然在一本高端艺术杂志上,看到了伊芙琳的名字。那是一篇关于文艺复兴时期某位冷门画家的短评,文章署名处,清晰地印着Evelyn Johnson。她的文字冷静、犀利,带着一种抽丝剥茧的洞察力。迈克尔几乎能想象出,她坐在哈佛古老的图书馆里,就着台灯,蹙眉沉思的样子。

他把那页杂志小心翼翼地撕下来,抚平褶皱,夹进了自己的日志本里。那个夜晚,他失眠了。录音棚里完美的和声,舞台上山呼海啸的赞美,此刻都失去了意义。他想要的,或许只是能再次坐在她身边,哪怕什么都不说,只是感受那份安静的、理解的存在。

他的成功越大,他的名声越响,他就越发觉得,这一切的浮华,如果没有她在某个地方见证,都像是搭建在流沙上的城堡,缺乏最坚实的根基。她是他音乐梦想最初的见证者和鼓励者,如今,她却缺席了他梦想成真的每一个瞬间。

这种缺席,成了一种永恒的背景音,伴随着他所有的荣耀与喧嚣。

迈克尔站在酒店房间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洛杉矶璀璨如银河的灯火。这万家灯火,每一盏似乎都代表着一个梦想,一种可能。而他的目光,却试图穿越千山万水,投向东海岸那个古老的城市,寻找其中或许属于伊芙琳的那一扇窗。

他拿起随身携带的、已经写满密密麻麻字迹的日志本,用那支镀金钢笔,在新的一页上,缓缓写下:

“我拥有了全世界的声音在为我欢呼,Evelyn。

可为什么,我最想听到的,却只剩下你当年在楼梯下,那一声安静的问候?”

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如同他心底从未停歇的、无声的潮汐。星辰在各自的轨道上闪耀,光芒万丈,而思念,是宇宙深处,最孤独的回响。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西江的船

狩心游戏

六十二年冬

我的18岁男房客

当我在地铁上误连别人的手机蓝牙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