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民国]那年我妈离婚未遂后 > 第110章 蘩漪与周萍

第110章 蘩漪与周萍

回到东四条巷的老宅,没了外人,父亲脸色咣当一下沉到底,比包公还黑,让他们从头开始交代。

宋长鸣一开口就把所有的责任都揽了过去,父亲不买账,“快收起你的英雄主义,感情里不兴这一套。”

母亲说了句公允的,“恋爱光你一个人怎么谈?我女儿若对你没存心思,今晚咱们就聚不到这儿。”

父亲又问一边站干岸上的宁宜,“你脑子究竟是怎么长的?找谁不好,找他。”

母亲看他说来说去没个重点,尽顾着发泄,便让瑀舟把宁宜带下去。

走到僻静处,瑀舟看四下无人,拍了一下宁宜,“姐,那宋三叔跟明星一样好看!你可真有眼光。”她只见过宋家前两个叔伯,都文绉绉一般模样,而宋长鸣是截然不同的野性、凌厉的气质。

“真搞不懂姨夫,有什么好反对的嘛。”她见宁宜牵肠挂肚,一把拉上她,“走,我们去偷听。”

姐妹俩绕回前厅,不敢靠太近,依稀听得见宋长鸣的声音,正在述说是如何与她产生感情的。宋长鸣对父母再三声明:是他先喜欢,也是他主动追求的宁宜。又说到这半年两人相处的点滴,彼此感情越来越深,并不是一时脑热谈一段恋爱而已,他想娶宁宜。

瑀舟听得如痴如醉,觉得罗曼蒂克小说也不过如此。父母到底经历的多,母亲听罢,上来便问:“你当时铁了心退伍进民航,是为了宁宜吗?”

“是,也不全是。”宋长鸣回答。

父亲不耐问:“她的比例占多少?”

“哪有这么问的?”母亲怪他。

可宋长鸣就回答了,“总有百分六七十。”

瑀舟惊讶,用嘴型说:那不就是为了你吗?

不止她,在场的人都这么想,母亲叹道:“你兄长一旦知情,怕是轻易不肯原谅我们家。”

“他是他,我是我。”

这句话一出来,宁宜就知道坏事了。

父亲最不待见的不正是宋长鸣的主意太大了吗?他想做的事,根本不管别人死活,今天可以无视你兄长的意见,往后难道会尊重你妻子吗?和这样的人过日子,免不了要服软吃亏。

宋长鸣随即也意识到这点,立刻找补,“宁宜不同。”

“都是空话,骗小姑娘的漂亮话。”王遗时油盐不进。

“应暄(宋三大名),你是我看着长大的,你的为人、秉性我们是相信的,”惜予向他解释,“你别担心,我们并没有拆散你和宁宜的意思。”

宋长鸣被她安抚住,她才继续列举,“一来咱们两家本有的交情,我们一直拿你当最小的弟弟看待,你兄长们也将宁宜如亲侄女一样照顾,你二人结合,差了辈份的问题作何解决?

“再就是接着前一个问题,如何跟家里开口。如果你们是认真的,肯定不愿意得不到亲人的祝福吧?今天意外让我们撞破,正好借此思考一下接下去的路怎么走。你说的‘他是他,我是我’,我不认同,反而觉得你薄情,将来保不准宁宜也吃这苦,我不放心。”

惜予停顿了一会,再开口态度就更强硬了,“我最在乎的是宁宜。她是个想得多藏得更多的女孩子,总愿意为别人委屈自己。你若成为她丈夫,你觉得将来谁让步的更多?我也不是非要她强压你一头,而从小我们对她的教导都是“学有所用,自食其力”,不过朝人伸手心的日子。我们不是女儿有人养着,就放心交出去的人家。“

母亲是不擅长说摆架子的话的,她说两句,就得停停想想,却没有半个字不在理。宁宜听了也暗自羞愧,这大半年确是一心扑在恋爱上,眼睛只看得见宋长鸣,完全没往长远处想。

多少年后,夫妻夜话,宋长鸣说起那晚,宁宜才知道,他原先的确希望她做个贤妻良母,觉得专心料理家事没什么不好的,生计由他承担就好。

是母亲的话打醒了他,在订婚前,他更是私下里向岳父母起了誓——此生都会尊重宁宜对她自己人生的抉择,绝不因成为她丈夫而横加干涉。虽然是君子协定,之后两地分隔,父母根本无从监督,但他们需要宋长鸣的态度。

后来,宁宜闯荡香港报业,从小文员到一报主编,一干就是几十年。

起初磕磕绊绊,碰壁无门的时候,宋长鸣看在眼里,心疼老婆,但念及承诺,从不说“不干了”、“我养你”这类话。

他也没想到,宁宜会凭自己闯出了天地,挖掘了许多有潜力的作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后辈,家里永远热热闹闹,座无虚席,那些年轻人、老朋友会喊她“王编”、“宁宜女士”、“老师”……宋长鸣总遥遥钦佩岳父母远见,没让宁宜变成他一个人的“宋太太”。

但那都是很远之后的故事了。

眼下,得知宋长鸣等待宁宜许久,未曾吃饭,母亲留他,他起初推辞。母亲说“宁宁也没吃,横竖要开火,你们不如一块。”他这才留下。

因时间已晚,母亲让越秀不必另做,将青菜鸡汤年糕热过,端来给他俩吃。宁宜早就饿过了头,吃不了两口就搁下筷子,宋长鸣以为她忧心二人的将来,软声安慰,“万事我们一起。待我回上海,择日跟哥哥们挑明了。”

“他们要是生气了,你怎么办?”宁宜明白宋大伯可没父母开明,他简直是“暴君”。

“伸头一刀缩头一刀,那是我哥,我会好好与他说的。就算他反对,我……动之以情吧。”宋长鸣心里也没多少底,但不愿让宁宜为他担心。

宁宜也清楚,她帮不上什么忙,“你把姿态放低些,别说着说着又犟起来。难为你了。”

“这有什么难为的,”宋长鸣放下筷子,将宁宜双手捧在掌心,“等吃过饭,我就要回去了。这阵子都不能来找你。放心,我绝不瞒你,一有消息就发电报来。”

宁宜点头,抽出右手摸了摸他略显的凹陷的脸颊,腮边已冒出短短的青色胡茬,指尖便在此顿住了,宋长鸣的双眸定定望着她。他像是一个被放逐了的将军……不,他就是!

一想到可能会和他共度此生,宁宜俯身凑上前,轻轻在他腮旁印下一吻。

宋长鸣的手蓦然攥紧了她另一只手,又迅速松开,生怕弄疼她。他轻声叹息,在春夜里、灯光里、古宅里,一声“宁宜”,积卷起无尽的缱绻,催生了月光墙沿下的蔷薇蓓蕾。

—·—

老杭州有传言,雷峰塔倒,西湖水干,天下就要翻覆。

杭州城轻软妖媚的春日,风光无限好,宁宜在浙大的日子也一派繁忙充实。

唯独宋家的塔倒了,湖干了,宋长鸣放出重磅炸弹后,宋大破口骂他“该死的畜生”,直将他扫地出门。最后宋长鸣在家门外站了一夜,宋二忍不下去,把他重又带了进门。

宋大也一夜没睡,见到宋长鸣,五脏六腑移了位似的疼。奈何家里其余人经过一夜,竟都接受良好,甚至越想越觉得合适。

宋大夫人劝他:“你再嫌,宁宜这孩子,你总该满意的。”

说起宁宜,全家都点头认可。

宋大激动道:“我是气这个吗?王宁宜什么人?她爸爸和我快二十年的老同事。”况且前几年好不容易重归于好,才当了多久的安生朋友,你小子给我整这么一出?

宋二却抓住他话里的破绽,“是啊,好在当年宁宜没认大哥你当干爹,不然现在才真伤脑筋了。哪怕毫无血缘关系,若成了名义上的亲戚,万事休矣!蘩漪和周萍怎么能在一起呢?大嫂,你说是吧。”

宋大夫人连忙应和,“是的呀,依我看,王家是有心结这门亲的,不然也不会教老三回来跟家里说清楚,这摆明了要咱们一个态度。”

“大嫂慧眼如炬,”宋二不给大哥插嘴机会,“两家知根知底,宁宜又是那么优秀的女孩子,咱们应该帮着老三促成这段姻缘。”

“停!停一下。”宋大直言:“这些我都知道。我且问,往后两家怎么论?”

宋二早就想通了,“各论各的呗。”

“胡闹!”宋大光是想象了一下自己随老三叫王遗时“叔叔”的画面,不寒而栗。可全家人睡了一夜,竟都站在老三那边,帮他来逼自己就范。

“天底下好女孩那么多,就不能换个?非她不可了?”宋大语带绝望,可惜无人心疼。

宋长鸣想到宁宜,对兄长摇了摇头。

宋二劝哥哥,“老三你还不懂他?这小子打定的主意,你哪次拦得住?他不也过得好好的?”

宋大比宋长鸣年长十六岁,可说压根是把他当儿子对待,难免专横。可宋长鸣这头倔牛,一次次把他顶翻。

宋大看向沉默的小弟,想他这些年在外得吃了多少苦,才能长成如今杰出模样。心中的气越发消减了,最后无奈道:“找个时间,我带你去王家走一趟。”

宋长鸣愣怔着,随着二哥一声欢呼,他才意识到:大哥同意了!

“太好了!我这就去给宁宜发电报。”

他说着就转身朝外跑,宋大夫人在身后喊:“吃过早饭再去呀!”他不听不顾,人已经出了大门。

宋大夫人叹:“这老三,竟是个疼人的。我看宁宜真是好福气呢。”

宋二不赞同,“我也挺会疼人的,大嫂,苦了你,摊上咱家唯一一块不知冷热的木头。不过,我真没想到大哥会这么快同意。”

“宁宜这么好的女孩子,看上老三,是他的福气。”宋大说。原来他心里也觉得二人般配,奈何面上多少拿乔,借着宋二和老婆一唱一和,悄悄地搭好台阶,半推半就着下来了。

—·—

四七年夏天,宁宜回上海休假,才与宋长鸣再次见面。

这大半年来,萧三伯和母亲正在筹备福利院扩建小学的事宜,学校在福利院原址顺利落成,将于九月开学,生源主要是社会上失养失学的儿童。

因办学资金仰赖社会各界的募捐和本地企业的资助,萧三伯准备举行一场晚宴,遍邀各位赞助人,顺便借此再拉一次赞助。

宁宜拿着请帖,在母亲授意下,来到了宋家。

七月日头毒辣,宋大夫人一听是宁宜来,亲自出来迎接,亲热地挽过宁宜臂弯,带她往家走。

宁宜问:“良白阿姐在家吗?”

“她啊,和同学上大光明看电影去了。老三今天晚上的航班,说好回家吃饭,你也留下来。”

宁宜有些害羞,仍答应道:“好。”

宋大问她在浙大的学习进度,师范的课程如果不满,建议她去别的专业旁听。

“她可不是你的学生,别念叨了,”宋大夫人靠在客厅门口,对宁宜轻招手,“宁宁,过来一下。”

宋大说:“去吧。”

宁宜起身,叫她带着上了楼。宋大夫人取来一只锦盒,打开来,孔雀蓝丝绒上卧着一条桃红色碧玺手串,间饰两颗翡翠,垂穗上穿缀两颗珍珠。

宋大夫人未开口,宁宜已做出推拒的动作。

“这是我们的见面礼。”宋大夫人关上锦盒,“你母亲知晓,我与她说好了的。否则你这请帖早不来送,晚不来送,偏偏趁老三在家的时候来?收着,一点心意,不值几个钱。我本想买玉镯子,良白说老气了些。”

宁宜推脱不得,收下了。宋大夫人大喜,“玉镯子金镯子也要送,我先藏着,等你们订婚、结婚时再拿出来。”

宁宜把礼物带回家,才发现中了宋大夫人的“圈套”。母亲的确与她约好,等宋三回家那天再让宁宜去送请帖。可送首饰,没有的事。

父亲在旁边凉飕飕地对她说:“看。你还嫩着呢。他老宋家的门槛,精得很呐。”

“你爸想你晚点出嫁。”

母亲替父亲直抒胸臆,他却不承认,挥手道:“嫁!最好明天就出门子,我眼不见为净!”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宁得岁岁吵

天幕:皇帝聊天群

狩心游戏

猫总会被蝴蝶吸引

六十二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