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潜伏]春天桃花又开了 > 第11章 正文完

第11章 正文完

小院的日子,缓慢、平静,甚至带着点初来乍到的笨拙,阳光透过老槐树新发的绿叶,在院里洒下细碎的光斑,一天天地移动。

余则成最先适应的是灶台,翠平妊娠反应稍缓后,一改往昔随便对付一口的习惯,变得挑剔起来。虽说天津/解/放了,但中/国尚有未解/放之地,在这样的条件下,组织供给十分有限,要吃得有营养,就得花心思。

余则成这个曾经在军/统周旋、在敌人眼皮底下传递情报的王牌特工,如今系上围裙,对着一个小煤炉和一口铁锅犯了难。

第一次炒青菜,油烧得太热,菜一下锅,“刺啦”一声爆响,吓得他往后一跳,手忙脚乱地去翻,结果炒得半生不熟,盐还翻炒得不匀。

翠平靠在厨房门框上看他,忍不住笑出声。

不等她开口,余则成有些讪讪地摸摸鼻子:“这这……这比偷情报难多了。”

但他毕竟是从青浦班出来的,学习能力很强,很快就学会了用有限的食材变花样:

小米粥熬得软糯喷香,蒸蛋羹嫩滑得恨不得要照出人影,偶尔托邻居买条鲫鱼,必定配上老豆腐,炖出一锅奶白色的汤,逼着翠平连喝两大碗。

住在他们隔壁的是一对河南夫妻,男的姓王,在解放天津的战役里受了伤,不大严重,因此只在这里休养。王大哥是个河南胃,一天三顿都要吃馒头、面条。

余则成还特意提了两个猪耳朵拜他为师,想学着和面,想给翠平做碗地道的河南羊汤烩面。

结果面团不是太硬就是太软,扯出来的面条大小不一,煮了一锅面汤疙瘩。看着徒弟交上来的答卷,王大哥在一旁噫吁嚱了大半天,翠平却吃得格外香甜,笑着说这是她吃过最实在的“羊汤烩面”。

余则成总是看着她吃,他的目光常常会落在她日渐隆起的小腹上,让他冷硬了多年的心肠,一点点变得柔软。有时夜深人静,他会轻轻把手掌贴上去,感受那奇妙的、轻微的胎动,一种混杂着巨大喜悦和责任感的情绪便会将他淹没。

翠平的身体渐渐丰润起来,脸上也有了红晕,她是个闲不住的人,缝的针脚不大齐,但因为熟练,也一日比一日好。余则成就在一旁整理文件,或是给她读报纸,读到天津建设的新消息,两人默不作声地看向彼此,然后幸福地笑起来。

*

一天下午,阳光正好,余则成忽然想起一事,忙从床底下拖出一个旧皮箱,打开夹层,里头是一个“粗布团子”,层层打开,露出几根黄澄澄、沉甸甸的金条。

翠平讶异地看着:“这是哪来的?”

“你忘了?这些都是你换的。”余则成低声说,拿起一根金条,冰凉的触感让他想起那段步步惊心的日子,“离开天津前,我把它藏在了鸡窝里,解放后,我抽空去了一趟,还好,没丟。”

他掂了掂金条,语气很是郑重:“我打算向上级报告,把它交上去,能买不少药品或者粮食。”

翠平点点头,没有丝毫犹豫:“应该的。”

她顿了顿,想起什么,眼里带了点狡黠的笑:“就是不知道当初那只老母鸡,有没有被这硬疙瘩硌得不下蛋了?”

余则成也笑了,他将金条重新包好:“明天我就去汇报。”

又过了些时日,市/委组/织部的同志来到了小院,在一间临时布置的简单会议室里,墙上挂起了党/旗。

余则成换上了最整洁的衣服,站得笔直,翠平作为介绍人之一,也被请来了,她扶着腰,站在一旁,脸上是掩不住的激动和骄傲。

领誓的同志声音响亮,余则成举起右手,紧握成拳:“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宣誓的那一刻,无数画面在他脑中飞闪:左蓝清澈坚定的眼神、秋掌柜的沉稳、廖三民的决绝、马克正年轻的笑脸……还有身边的翠平,与他一路搀扶走过刀山火海。

这条潜伏的路,黑暗漫长,他一度以为自己会永远行走在阴影里。如今,他终于能站在红旗之下,光明正大地、无比骄傲地宣告自己的信仰与忠诚。

仪式结束后,余则成眼眶有些发红,组织的同志用力握着他的手:“余则成同志,欢迎你!党和人民感谢你过去的卓越贡献,也期待你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奋斗!”

送走他们,院里只剩下他们两人,余则成转过身,看着翠平。

翠平眼里含着泪花,却笑得无比灿烂,她走上前,轻轻抱了抱他,靠在他肩上:“真好,老余。”

顺利入党后,他们的生活没什么变化,余则成每天一大早去街口排队打豆浆买油条;上午,他一边处理手头简单的文件工作,一边竖着耳朵听里屋的动静;等到了傍晚,他会扶着翠平在槐树下慢慢走几圈,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有时夜深,翠平小腿抽筋,余则成会立刻惊醒,熟练地坐起来帮她揉捏小腿,直到她再次安稳睡去。他看着她沉睡的侧脸,一只手无意识地护着肚子,心里被一种无法言语的、平凡的幸福填满。

这平凡琐碎的一切,洗衣做饭,听邻里的唠叨,期待一个新生儿的降临……这些他们曾经为之奋斗、却又几乎不敢奢望能亲身拥有的平凡日子,如今真真切切地握在手中。

*

槐树叶子绿了又微微泛黄时,翠平在一个凌晨发作了。幸好她底子结实,虽有过一段时间的营养不足,但后期补得好,生产过程实在太快,甚至等不及赶去医院,孩子几乎没怎么折腾,一声响亮清脆的啼哭划破了小院的宁静。

是个女儿。

请来的军医很少在家里接生,额角有些汗珠,她笑着把襁褓抱给有些虚脱的翠平看:“瞧瞧,这大眼睛,随娘,多俊呐!”

余则成小心翼翼地凑过去,只见那小小的、红扑扑的脸蛋上,一双乌溜溜圆眼睛正微微睁着,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模糊的世界。

余则成的心瞬间化成了一汪水,一种从未有过的、巨大而柔软的情感攫住了他,让他眼眶发热,他伸出手指,极其轻柔地碰了碰女儿嫩得出奇的小脸蛋,然后看向疲惫却满脸幸福的翠平,千言万语最后化成一句话:“幸亏咱们孩子没随我,小眼睛。”

此话一出,屋里的几个人都笑出了声。

他们给女儿取名“余念平”,小名“安安”。

安安的到来,让小院彻底变了样,晾衣绳上挂满了尿布,空气中飘着奶香和米糊的味道。熬米糊、温奶、拍嗝,余则成的动作从生疏到熟练,他抱着偶尔在院里晒太阳,那曾经握枪、发报、布置炸药的手,如今稳稳地托着这柔软的小生命,仿佛捧着举世无双的珍宝。

翠平的身体在慢慢恢复,没过两天便能下床活动了,余则成问了好几个生过孩子的嫂子,得知月子坐不好会有月子病后,严禁翠平随意下床。除此之外,余则成一日恨不得做五顿饭,家里所有的事情都被他包圆了,翠平只做两件事,一是吃饭,二是喂奶。

她奶水足,安安一天一个样,越发白胖可爱,那双大眼睛看人时,恨不得能把人的心看化。

天津彻底安定下来后,人/民政/府在城郊修建了烈士陵园,将马克正等众多在解放天津战斗中牺牲的同志迁葬于此,供后人瞻仰缅怀。

*

转眼,安安五个月了,能稳稳地抬头,咿咿呀呀地发声,见人就笑,尤其喜欢用她的小手抓余则成的手指。

又是一年初春,吃过午饭,余则成特意换了一身干净的中山装,翠平穿着素净的蓝布旗袍,安安穿上了红色的小罩衣。

余则成手里提着一个保温桶,里面是他根据记忆里马克正偶尔提及的家乡味道,摸索着炖了一上午的安徽牛肉汤,汤清肉烂,撒了香菜,滴了香油。

陵园肃穆安静,松柏苍翠,他们很快就找到了马克正的墓碑。青石碑上,刻着他的名字和生卒年月,照片上的他,穿着军装,带着那抹熟悉的、略显青涩却又坚毅的笑容,永远定格在二十九岁。

四周很静很静,只有风吹过松针的沙沙声,翠平抱着安安,轻轻鞠了一躬,余则成将保温桶放在墓前,打开盖子,牛肉汤的温热香气一点点散开。

“老马兄弟。”他一开口,便带着不易察觉的哽咽,“我和你嫂子来看你了,还给你带了点你老家的味道,我试着做的,不知道地不地道……你将就着尝尝。”

他顿了顿,好像是在组织语言:“天津现在很好,很太平。街上都是人,孩子们能安心上学了,你拼命换来的东西,大家伙都记着呢。”

“马兄弟,我和老余都有新任务了,老余正式入党了,我也在妇联帮忙。我们……我们都能好的……”翠平轻声接话,透出浓浓的悲伤,大眼睛流下两串泪珠,她快速地抹了抹泪,“对了,马兄弟,这是我们的女儿,叫安安,都五个月了,皮实着呢。”

安安好像听懂了一般,在翠平怀里扭动了一下,好奇地望着墓碑上那张陌生的照片,忽然咧开没牙的小嘴,咿呀了一声,像是在打招呼。

这一刻,所有的悲伤似乎都被这新生的力量柔和了。

余则成看着女儿的笑脸,又看向墓碑,眼眶湿润,嘴角却努力扬起一丝笑:“你看,这就是我们拼命想要的未来,有孩子能无忧无虑地笑,有热汤喝,有太平日子过。你放心,这条路,我们会接着走下去,带着你那份一起走下去。”

夕阳渐渐西斜,给陵园里的石碑和松柏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汤的热气早已散尽,余则成和翠平最后深深鞠了一躬。

“走了,老马,下次再来看你,下次……带饺子来。”余则成轻声说。

翠红抱着安安,轻轻握着女儿的小手,对着墓碑摇了摇:“安安,跟马伯伯说再见。”

他们如同两棵历经风雨的老树,终于得以在和平的阳光下生根发芽,怀里的婴儿偶尔发出咿呀的声响,打破陵园的宁静,透出些许希望

牺牲不曾被遗忘,而生活,带着逝者的希冀,仍要继续向前。

——正文完——

余则成和翠平的故事就到这里结束啦,这篇同人文当初开得很突然,有段时间我一度觉得会坑,但是还好,还好写完了。

感谢所有停下来看这篇同人文的读者宝宝们,也感谢所有给我评论的读者宝宝,如果不是你们的评论,我可能坚持不下来。也谢谢孙红雷和姚晨,演技实在太好太好,当初看电视剧时,我为他们哭过好几次。

这篇同人文有很多很多的不足,或许也有不少bug,这些皆是因为我笔力不够,万分抱歉。

总而言之,谢谢你们,谢谢。余则成和翠平的故事就到这里结束啦,让我们在下一个春天再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正文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八戒八戒,心肠不坏

AI指令调到冷脸上司后

狩心游戏

路人,在漫画卖腐苟活

春坊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