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秀的亲事,进展得比想象中更为顺利。邻村的那个木匠,姓王,是个寡言少语却手脚勤快的实在人。他前妻病逝后,独自带着一个五岁的女儿,生活颇为不易。经人介绍与阿秀见面后,他对这个温婉坚韧的姑娘很是中意,也明确表示不介意她过往的经历,愿意与她一起赡养张母。
阿秀去相看过几次,回来虽不多言,但眉宇间那长久笼罩的阴郁,似乎消散了不少,偶尔还会对着窗台那盆新开的月季露出浅淡的笑意。张母起初有些难以接受,但在顾一野数次耐心的沟通和阿秀日渐开朗的状态影响下,也渐渐想通,女儿家终究需要个依靠,总不能让她一辈子守着自己这个老婆子。她拉着顾一野的手,老泪纵横:“一野啊,是俺家阿飞没福气……也拖累你了……阿秀能找到个好人家,俺……俺也放心了……”
顾一野心中酸涩,只是轻轻回握老人枯瘦的手,低声道:“婶子,您放心,以后这里还是您的家。”
婚事定在了秋后。顾一野以“兄长”的身份,为阿秀置办了一份体面的嫁妆,不算丰厚,却样样精心,足够她在新家立足。他没有大张旗鼓,只在阿秀出嫁前一天,独自去了村里,将嫁妆和一笔足够张母日后生活的钱,悄悄交给了阿秀和张母。
阿秀穿着顾一野为她买的一身崭新的红衣裳,虽不是婚纱,却也衬得她脸上有了几分新嫁娘的光彩。她看着顾一野,眼圈泛红,深深鞠了一躬:“一野哥,你的大恩,我这辈子……”
“别这么说。”顾一野打断她,语气温和却坚定,“往后,好好过日子。遇到难处,记得还有……娘家。”
他将“娘家”两个字,说得清晰而郑重。
阿秀的眼泪终于落了下来,重重地点了点头。
婚礼那天,顾一野没有去参加。他站在军区办公楼最高的那层,遥望着故乡的方向,手里捏着高梁最近寄来的一封信。信里没提阿秀的事,只是絮絮叨叨地说着团里又来了几个愣头青新兵,训练时闹了多少笑话,某个老装备被他带着人怎么敲敲打打又焕发了第二春……字里行间,充满了蓬勃的、烟火人间的气息。
顾一野看着那熟悉的、略显潦草的字迹,仿佛能看到高梁眉飞色舞讲述这些事的样子。他冰冷了许久的心湖,似乎被这遥远的、粗糙的温暖,注入了一丝活气。
他意识到,他与过去那段以责任为名的沉重联结,真正画上了一个句点。阿秀有了新的开始,张母的生活也有了保障。他肩头的重担卸下了,心中那片因愧疚而冰封的角落,似乎也开始悄然松动。
这种“轻”,让他有片刻的不适应,随之而来的,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他更加明确了自己脚下的路,和那条路上,始终与他遥相呼应的那团火焰。
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中。卸下了心灵枷锁的顾一野,思维变得更加敏锐和开阔。他牵头负责的一项关于未来战场信息体系构建的研究课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核心观点甚至引起了总部相关部门的重视。他在军区层面的影响力,随着他一项项扎实的成果而稳步提升。有人私下议论,顾参谋年纪虽轻,却是军区未来首长位置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而远在另一边,高梁的日子却并非一帆风顺。树大招风,他之前的锐意改革和强硬作风,终究还是引来了更具体的麻烦。一次关于训练经费划拨和使用的审计中,有人匿名举报高梁所在的团存在“账目不清”、“铺张浪费”等问题。虽然调查很快证明大部分指控属于子虚乌有或是对改革措施的不理解,但过程中耗费的心力和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是让高梁感到身心俱疲。
更让他窝火的,是那股始终萦绕不散的、关于他“上面有人”的阴影。这次审计,似乎也带着某种试探的意味。他知道,自己必须更加谨慎,每一步都不能行差踏错。
他没有在给顾一野的信里提及这些龌龊事,只在某封信的末尾,潦草地写了一句:“最近有些小麻烦,不过老子能搞定。勿忧。”
顾一野收到信,看着那句故作轻松的话,眉头微微蹙起。他了解高梁,那家伙越是说得轻描淡写,往往意味着问题越棘手。他没有直接追问,而是动用了自己在军区的人脉和信息渠道,不动声色地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他没有出面干预,那是愚蠢且授人以柄的行为。但他给高梁回了一封比以往都要长的信。信中,他没有就事论事,而是从一个更高的层面,分析了当前军队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可能遇到的阻力和应对策略。他引经据典,结合古今中外的治军案例,阐述了“刚柔并济”、“争取多数”的重要性。信的结尾,他写道: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然栋梁之材,亦需深根固柢,方能经风雨而不折。望你稍敛锋芒,多结善缘,以实绩破谗言。根基稳,则大厦安。”
高梁收到这封充满“顾氏风格”的信,反复读了好几遍。他明白,顾一野已经知道了他这边的风波。信里没有一句直接的安慰,却字字句句都说在了点子上,给了他最需要的提醒和支持。
“稍敛锋芒,多结善缘……”高梁咀嚼着这几个字,若在以前,他必定嗤之以鼻,觉得这是懦夫和滑头的行径。但经历了这些,他不得不承认,顾一野是对的。仅凭一腔热血和一身硬骨头,或许能打胜仗,却未必能在这复杂的环境里走得更远。
他开始有意识地改变策略。他依然坚持原则,但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再那么非黑即白。他会主动与其他兄弟部队沟通协调,分享训练经验;会在党委会上,更讲究方式方法地提出建议;甚至对那些曾经背后非议过他的人,也保持了表面上的客气。
这种转变起初让他觉得别扭,但效果却逐渐显现。团里的工作推进得更加顺畅,来自外部的阻力明显减小。他依然是那个说一不二、要求严苛的“高老虎”,但身上那股生人勿近的戾气,淡化了许多,多了一份属于成熟指挥员的沉稳和格局。
在这个过程中,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顾一野当年在军区机关,是如何在那些看不见的规则和压力下,一步步走到今天的。那不仅仅需要才华,更需要极大的耐心、智慧和定力。
秋去冬来,又是一年岁末。高梁的团在年终军事考核中再次拔得头筹,用实绩回应了所有的质疑。站在领奖台上,他看着台下官兵们自豪的笑脸,心中感慨万千。
他知道,他和顾一野,就像军队这座宏大建筑的两块基石。一块在基层,承受着最直接的压力和磨砺,粗糙而坚硬;一块在机关,经历着更复杂的锻造和雕琢,沉静而坚韧。他们身处不同的位置,承受着不同的风雨,却共同支撑着彼此,也支撑着他们为之奋斗终身的强军梦想。
基石无言,却能承载千钧。他们的感情,他们的信念,早已在岁月的熔炉中,淬炼成了这大厦最深处、最不可撼动的部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