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恩赐说让杨卿诗教她包饺子,杨卿诗真的放在心上,接下来的两天,杨卿诗都会来喻恩赐家报到,带着保温桶,里面不光是饺子,还有包子和花卷,变着花样给喻恩赐展示她的手艺。
每一次她都坐在一旁等着她吃,吃完了就回家,绝不多逗留。
为此,杨卿诗还专门写了一张教程步骤,从醒面团、买什么样的肉馅、调什么样的配料、包饺子的手法,就连沾饺子的醋都精确到了什么牌子,事无巨细,批注都写了一大堆。
第三天,喻恩赐特意先一步,在中午之前去杨卿诗家里。
当时杨卿诗还在剁馅儿,听见敲门声,洗了手去开门。
见到来人,杨卿诗第一反应就是笑,歪头用眼神询问她怎么会来这里。
喻恩赐看到她身上系着的围裙,说:“你现在就开始做饭了吗?”
杨卿诗点头,牵起她的一根手指,想邀请她进来。
喻恩赐弯下腰,满脸遗憾地说:“不好意思啊卿诗,我今天要去镇上做随机采访,可能要晚上才能回来,你今天就自己吃可以吗?”
杨卿诗无声地‘啊’了一下,很快就又笑着点点头,比了个OK的手势。
喻恩赐松了口气,说:“等我晚上回来了,给你带好吃的,你想吃什么?你有什么喜欢吃的东西吗?”
杨卿诗摆摆手,想到什么,跑回房间,很快又出来,在喻恩赐手心里塞了个硬硬的东西。
喻恩赐摊开手心,里面是一块糖,一块草莓味的硬糖。
“这是给我的吗?”喻恩赐拿起来看,这是一颗圆形的硬糖,包装很简陋,明晃晃的‘草莓糖’三个字就印在包装袋上。
杨卿诗打了个响指,掏掏口袋,又翻出了一张纸,跑回房间拿出一支笔,蹲在地上,垫着膝盖写字。
‘姐姐,镇上有一家馄饨店,叫百里香馄饨,味道不错,你可以尝尝。’
喻恩赐接受了她的推荐,说:“好的,我一定会去试试的。”
喻恩赐离开后,杨卿诗对着厨房里调到一半的肉馅和已经醒发的面团发呆。
许久后她才脱下围裙,把做到一半的事情收起来,用菜罩罩住。
现在天气太热,东西不放冰箱,下午就会有酸味,刚刚没注意,现在才发现,自己的衣服上都蹭到了油渍。
杨卿诗把衣服换下来洗掉,等把衣服晒起来都已经忘记吃饭。
买来的食材不能浪费,杨卿诗还是把菜做好,放进保温桶里,带去学校里。
杨芳在办公室里补教案,几个学生在外面追逐打闹。
办公室里只有一台风扇,对着杨芳吹,但她还是闷热出了汗。
杨卿诗抱着保温桶,在门口探头往里看。
她走进去,把保温桶放在杨芳的办公桌上。
“你今天怎么过来了?”杨芳停下手头的事情,打开保温桶的盖子,说,“你吃饭了吗?怎么只带了一双筷子?”
杨卿诗不太饿,没什么胃口,便谎称自己吃过了。
“正好我还没吃饭呢,辛苦你了。”杨芳说着,已经拿起筷子吃了一口。
“不错啊,厨艺进步了。”
·
小镇上每天都很热闹,来往探亲出门的人都很多,听村长说,这里正在计划着设立一辆城乡专线车,专门从这里到市区内,来回行驶,只是现在还没有实施,现在只能乘坐客运大巴,中途转几趟车。
杨卿诗随即采访了几个这里的住户,问了几个关于城镇建设方面的建议及感想,在本子上一一记录,又采访了几个来探亲的人。
中午十二点半,忙完一阶段工作的两人热得脑袋出汗,王庆扛着摄像机,手都酸了,随便找了个圆墩就坐下休息。
喻恩赐翻看今天做的笔记记录,说:“辛苦啦,要不要吃点东西?我请你。”
“别别别,那怎么好意思呢,”王庆扯开自己的衣领灌风进去,说,“你想吃啥,我请客。”
喻恩赐四处看看,说:“的确有一家我挺想去试试的,应该就在这儿附近。”
杨卿诗说的那家馄饨店开在一条街道上的最里头,已经要靠近车站。
馄饨店里的菜式不多,菜单就是写在一块黑板上,用粉笔写上菜名和价格。
喻恩赐粗略看了一眼,点了份香菇鲜肉馄饨。
店里只有两个人,两位老人,他们应该是夫妻,丈夫为妻子系上围裙,支了一张小桌子,老奶奶就坐在那包馄饨,老爷爷就在厨房里忙活,来了客人他们就笑着问好,问了他们要吃什么,就接着忙活。
小店里没有空调,就放了两台电风扇,前后各一台,转着吹风。
王庆擦擦脸上的汗,说:“这店面好小啊,味道能好吃吗?”
喻恩赐静静坐着等,说:“我觉得肯定会好吃的。”
“那么肯定?你之前来吃过啊?”
“没有,”喻恩赐说,“但有人跟我极力推荐这里,我觉得她的口味一定很不错。”
王庆都听的,都对这馄饨开始期待了,“谁给你推荐的?村长吗?”
喻恩赐没有多说,“一个最近认识的小姑娘,她自己的手艺很好,能被她推荐的店,我觉得肯定也不错。”
两碗热气腾腾的馄饨端上桌,馄饨个大,皮薄的都能看到里面的肉馅儿。
老板顾及他们是第一次来,还给他们一人加了个蛋。
汤头非常简单,没有任何多的配料,称得上是清汤寡水。
王庆再次抱有怀疑态度,“这真的好吃吗?”
这句质疑被老板娘听见了,老人手上包馄饨的动作不停,笑眯眯地说:“小伙子不是这儿的人吧,咱们家的馄饨方圆十里都有老顾客,还有很多搬到城里人,专门大老远回来,就为了吃上一碗咱们家的馄饨,你可以试试,要是真不好吃,给你退钱都行。”
王庆讪笑,不说话了。
喻恩赐喝了口汤,出乎意料,非常鲜美,但没有很浓的配料味道,就是鲜。
再吃一口馄饨,她想的没错,就是很薄一层皮,底下全是肉和香菇。
王庆也尝了一口,没忍住惊呼出声。
老板娘笑得更开心了,一副‘你看我说的吧’的表情。
喻恩赐几口吃完,趁着现在店里还不是很忙,抓着时间想采访老板娘。她亮出自己的记者证,得到同意后便拿出话筒,贴上公司的牌子,进入了采访状态。
“老板您好,请问您这家店开了多长时间了?”
老板娘粗略算算,说:“三十多年了,时间过得真快啊。”
三十多年前,这里还只是一条破败的小路,远没有现在镇子上的发达,连三轮车都少之又少,都是骑着一辆生了锈、掉了漆皮的单车。
夫妻俩选在这个犄角旮旯里开店,也是因为租不起大点的店面,起初生意也不好,当时的物价和现在天差地别,一碗馄饨的价格是三毛钱,即使现在经济起来了,他们也直接把这家店买了下来,但店里馄饨的价格却并没有涨多少,比城里卖的要便宜得多。
“好的,那可以问一下,您开店这么久以来,一定遇到过很多有趣的客人,您能举几个例子吗?”
老板娘想了想,说:“有趣的事儿还真挺多的,就比如上个月,我店里来了个小姑娘,要买混沌带给她家里人,我给她煮了一碗,但馄饨吸汤啊,她才走到一半儿呢,汤就吸没了,她又回来了。我就给她把馄饨和汤分开装,那个小姑娘不爱说话,总是写纸条,我给她多放了两个蛋,在那之后,她就经常帮我拉客,来的客人总是拿着一张纸条问我,“这纸上写的是不是你们家啊”。”
喻恩赐瞬间就知道了这个小姑娘就是杨卿诗。
难怪她这么推荐自己来这里。
喻恩赐几乎能想到,杨卿诗给自己熟悉的人都写小纸条,然后努力推荐这家店的样子。
做完采访,喻恩赐结了账,和王庆找了个地方休息一会儿。
喻恩赐用手当扇子扇风,正要跟王庆说说下午的安排,突然,在远处传来一道尖锐细长的声响。
下一秒,砰的一声巨响,紧接着,一群人吵吵嚷嚷朝左边的方向跑去。
喻恩赐也看过去,只见一辆面包车和路边卖水果的摊贩面对面撞上,水果翻落一地,果浆四处喷溅,滚落在地上。
万幸的是,水果摊的摊主当时站在远处抽烟,这场事故没有伤害到他,但面包车师傅就没那么幸运了,面包车前方的车盖都被掀开了,发动机冒着黑烟,车里的安全气囊都弹出来了,驾驶坐上的男人趴在上面,额角的血一直流到下巴。
周围一下子聚满了人,骑着电瓶车路过的人也都停下车观望。
这种车辆发生剧烈碰撞后随时都有爆炸的风险,无人敢靠近,只能在一旁干着急,最多能做的就是打120
喻恩赐也帮着打了个急救电话,待医护人员来后,把司机救下来抬到担架上。
县城里的医疗设施简陋,只能先安排到镇上的医院进行观察,如果情况不良就得转院到城里的医院。
救护车已经开走了,喻恩赐还有点没缓过劲。
“喻姐,你没事儿吧?”王庆伸手在喻恩赐眼前晃晃。
喻恩赐回过神,“哦,没事,就是有点吓到了。”
王庆也有点没缓过神,感叹道:“这有些人就是命不好,你知道,有人命薄,吃口饭都能噎死,有人命硬从高楼摔下去被捅一刀就是死不了。”
喻恩赐不想听这种,“别老说什么死不死的,大白天的。”
王庆憨笑道:“嘿嘿,没事儿,咱们做媒体的都是命硬的,命不硬谁敢搞媒体啊,咱们都能长命百岁,哦不,千岁,嘿嘿。”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